「下流老人」一词是日本社会学者藤田孝典於其 2015年著作新书『下流老人 - 1亿人的老後崩坏』,意指著即使年轻时身为一般中产阶级,晚年也可能成为「又穷又老又孤独」的「下流老人」。2015年在日本的「 下流老人」约6到700万人,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拿廉价小菜到收银檯排队。他们付不出医药费,只能在家中服用成药;无人照顾,一个人孤独迈向死亡。书中指出,沦为下流老人的危机有:生了一场需要高额医药费的大病、无法住进高龄者看护设施、孩子是啃老族、熟年离婚、罹患失智症身边却没有可依赖的朋友。根据国外杂誌 「商业透视 - Business Insider」近期报导,日本养老院机构负担不起照顾一些低收入老者的费用,现在兴起把老人遗弃到医院、办公室或邻近的慈善机构,英文称之「granny dumping 」。即使一群长老者们有些月收入,但是仍陷於穷困,不好意思要求亲戚资助或帮忙照顾。
由於医药的进步,已开发中的国家人民平均寿命在80岁以上,退休後可以再活个25-30年,到最後的10年需要看护过著身心品质逐日益下的生活质量。根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显示,从2000到2005年,全球人类平均寿命增加了5年,这是自1960年代以来的最大增幅。在29个高收入国家的新生儿,其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或以上,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22个国家的新生儿预期寿命不到60岁。全世界日本人的预期寿命最长,平均为83.7岁,日本女性为86.8岁;而瑞士男性的平均寿命最长,为81.3岁。 50年前的台湾在我的儿时记忆中,长辈活过70算长寿,过世才能算是「寿终正寝」并穿上「寿衣」,我10岁那一年外公黄贵仁於72岁过世,丧事办的很隆重,亲朋好友和子孙後代纷纷请假归来奔丧,习俗加上依依不捨的亲情,大家面带悲伤,算命先生在旁说著:「贵仁」这个名字取得真好,要不然恐怕还活不过70。活过70岁,连棺木都请绘画师父好好漆上荷池莲花,在正堂停棺叁天,外头準备好「办桌」(闽南语搭帐篷煮食宴桌之意),客人们拿出「白包」缴给外婆,外婆把白包里的钱取处来算帐,把该付丧葬费用的钱一份份挪好,该付的付掉。最後选择良辰吉日,子孙大小坐著赶集的牛车到墓地替外公安葬。就离一出生不久就过世的大舅双胞胎的胞弟小墓不远。听大人说:安葬3年後就把骨头挖出来「洗骨」,之後再放进甕里并摆进黄氏祖宗祠堂。那个年代几乎没听过「癌症」或「痴呆症-阿兹海默症」,反正60岁到70岁就是来日不多离大限不远的日子就对了。没想到才半世纪过後的今日,自己将步入60岁,现在看来是不敢去想「大寿」这个字眼儿,和外公那一模式的「厚葬」就更甭提了! 21世纪全世界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主要原因在於人口压力。1830年全世界人口只有10亿,100年後增至20亿,到了2000年为止世界总人口已近60亿。也就是每增加10亿人的时间愈来愈短。在日本与台湾面临的少子化问题更加重了社会与产能负担,於是「下流老人」的担忧日益严重。不想老後落入下流之列,老来好命的叁大关键是:身体健康、财务自主、好朋友和好亲人。怎麽读、怎麽看、怎麽听就再也找不著「养儿防老」的字眼儿了。写到这儿,咱们还是面对现实,好好地养身运动去,儘量不给孩子负担和负债,口袋里儿的铜钱算清楚,量入为出。有时想起已过世多年挚爱的父亲在我7岁时就替我和哥哥买了「存钱筒」,他告诫地说:「要养成存钱的习惯以应对未来」,因爲父亲的叮咛深深影响到我对生活中的谨慎和认知,时至今日才能远离「下流老人」的漂泊命运! 少年莫笑老人频 老年不夺少年春 此老老人不将去 此老还留与後人 民国 潘重规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Author
吴纪珍女士近照 Archives
August 2021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