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初年代,也就是民国50年代,离台北火车站不远的中华路有一股很浓厚的北平(北京)文化,或许是“国军文艺中心”就在那条大路上,又离满清时代建造的“小南门”不远,故称“重熙门”,1879年建立,城墙拆了,但是城门可是留着。
在已故作家林海音著作“城南旧事”是这么描写北京的:一想起北京,立刻想到的是城墙和骆驼。“正阳门”堂堂正正的站在北京城的正中间,从正阳门向北穿过 去,就是天安门的故宫了。向南走就是前门大街直通永定门,出了永定门就出了北京城围了 。北京城分内城外城,整个有点像凸字形,围着城墙一共有八个城门....。 中华路上有一段路是两层楼建筑,还挺长的,二楼几乎全是茶馆,茶馆里面有一台电视,后头一排排的藤椅,印象中穿长袍马褂的伯伯还不少,藤椅旁有小桌喝茶, 嗑花生米,大家很悠闲地看电视机上映的平剧(京剧),有“霸王别姬”,“群英会”,“三打祝家庄”,“三岔口”,“四郎探母”等。我父亲喜欢带着我上国军 文艺中心看现场的平剧。我大伯吴楚山每隔几个月就从高雄到台北参加平剧公演,呆在我家几天就听他晨起“吊嗓子”,听说“唱平剧”是民国初的“流行歌曲”, 大家都会唱几段。事后才知道大伯吴楚山是专唱“老旦”,一个男人家还得边唱边学着老太婆走路的模样,他还唱得津津乐道!这到不打紧,他每次到台北就劝我父 亲把我送到“复兴剧校”去学唱戏,练功夫。吴楚山一直是挺快乐的,直到52岁那一年得了癌症,病入膏肓时还哭着不肯离开人世。 中华路当时有很多专卖好吃的北方面食,锅贴,坦饼,牛肉馅饼,韭菜盒子,大卤面,烧饼油条那就更不用说了,全是正宗的,ㄧ点南方的味道都没有,对了,还有 个清真寺餐馆,我爸好外食,每次跟着他就有好吃的。中华路隔几条街就是著名书街“重庆南路”,总是充满学子,蹲着站着都在看书。总之,中华路是充满了文化 气息,也是靠近总统府的政治中心。随着时光流逝,中华路已从“小北平”的文化气息加添了人山人海的电影街,餐厅秀,百货公司,小吃部的“西门町”- 日据时代的命名,也是年轻人的最爱! 1997年我初到北京,还看到很多自行车,2000年再去北京就都是汽车了。城墙早已没了,王府井一路上餐饮和小贩,我东吃西尝,想尝到儿时在中华路的小 北平味道,我还停下来和当地的老人家聊一下,那个回忆中的“小北平”已不复存在。只有到了内蒙的呼和浩特,商业晚餐时,他们为我安排了一段用二胡奏唱的 “苏三起解”,恍恍忽忽中我尝到了文化的甘甜,不禁拍手叫绝;内蒙人豪爽纵酒,五粱液杯杯上桌,桌旁蒙女献唱,声音清彻有力,犹如台湾高山上阿里山姑娘遥 唱情歌给对山的阿里山青年,刹那间,酒酣耳热,我已分不出身在何处.......出现在脑海的竟是汉代的昭君出塞景象。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出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娥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日胡地妾。 唐 李白
0 Comments
1969年我上“新和国小”的路上,拐个弯就是“广照宫”庙寺,那附近的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奉茶”,就是老百姓自愿把烧好的大型铝制茶壶放在自制木 架上,旁边搁着玻璃杯,路人口渴都可以停下来喝ㄧ杯解渴。有时奉茶的人家走出来撞见喝茶的路人还寒喧道谢话家常。我们几个小人儿放学后也会停下来喝它ㄧ 杯。
台湾每个人都知道民族英雄郑成功,中国明朝末年抗清名将。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其父郑芝龙,南明水师将领降清,其日籍母亲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 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形成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把台湾作为“反清复明”基地的郑成功于1661年(永历15年,顺治18年)四月二 十一日(旧历三月二十三日)中午起兵两万五千人,船只九百艘攻台,于隔年1662年二月一日,荷兰人订下降约,结束统治38年的台湾。 所以台湾的汉人应该是明朝末期开始渡海来台,同时把汉族传统文化一起带进。清朝将台湾纳为领土后,最初划为福建省的一部份,对台湾并不积极治理,直到 1874年发生牡丹社事件,使清庭体认台湾在海上战略的重要性,自此开始进行增设府县、经济现代化等积极建设,并于1885年将台湾建省。由于甲午战争的 失败,10年后、清庭在1895年四月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永久割让给日本。历经台湾民主国得段暂抵抗后,台湾在同年六月进入50年的日本统治 时期。 台湾这种“兵家必争之地”在这300多年来的汉人历史是挺悲情的,在早期汉文的诗词,民谣都反应出一些无奈。1934年周添旺先生谱写的“雨夜花”淋漓至尽的表达出这种悲情。 雨夜花 雨夜花 受风雨吹落地 无人看见 每日怨挫。花谢落土不再回 花落土 花落土 有谁人倘看顾 无情风雨 误阮(我)前途,花蕊哪 落欲如何 雨无情 雨无情 无想阮的前途 并无看顾 软弱心性 乎阮前途失光明 雨水滴 雨水滴 引阮受难池..... 当然,历史总在重演,蒋介石带领中华民国国军8年对日抗战,收复台湾,废除清朝留下来的不平等条约,我在当下的时代也受惠全国实施的12年国民义务的中国 传统教育,“礼义廉耻,四维八德”。那时候真得挺穷,家家都不富裕。但是台湾人当时的“奉茶”和“庙会”,那种对“人”,对“宗教”的人本和“百善孝为 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观念非常浓厚。随着时代的变迁,功利主义唯上,中国的传统礼节和思想亦在汹涌的拜金浪潮中忽现忽隐。不禁让我 想到,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我真的很怀念中国传统的大智与大德思想。 2002年我带着部份父亲的骨灰回到河南潢川南城,看到他生前口中念念不忘的家乡,潢川南城,爷爷以前是进口染布色料进口商,文化大革命后,任职百货店店 员,月薪人民币$67。河川是大地的母亲,明朝时就在川上建立几座大石桥,可见潢川历代的富裕。父亲好时髦,当过小学老师,正值中日抗战,在县城是第一位 少东有一辆用电池带灯的自行车,民国时代,听乡人说他总爱穿淡蓝色的长袍马褂,17岁就自愿报命从军,响应当时蒋经国号召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 万军”,不做少爷了!
既然选择了国父孙中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中华民国,即始在国共内战后,1949年随国军彻退来台湾,他说:做梦也没想到会在台湾生活近半个世纪。以 前只有在潢川县城的小学课本读到出产蔗糖的台湾,在清朝甲午战争战败之后被迫割让给日本。刚到台湾,因为想念潢川家乡和亲娘不知道哭了多少回。 台湾的淡水是人文素养最高的县市,美学大师蒋勋和许多台湾作家都喜欢居住在淡水。站在自己23楼面对观音山,坐看淡水河川流向太平洋海的寓所,我就想到河 南的潢川。淡水河近万华区,古时称作“蜢岬”,也是台湾最大的淡水河川,重要的经商水道。所以淡水保留了汉族文化的“老街”和寺庙。我从小到大和父亲及家 人总在中秋节到淡水河畔赏月。高挂的满月ㄧ定像极了河南潢川的中秋月。父亲喝几杯红露酒就爱讲小时侯的回忆,家乡白花花的大雪,奶奶缝制的“虎头鞋”,小 男孩的“吊当裤”,新年爷爷会用啃干净的鱼骨头排成图案,北方男孩十一,二岁就喝点酒了。每年爷爷喝完酒后把大钞纸钱卷成一小轴一小轴的走向住在小窑洞的 穷人家,只要有灯火,他把小轴钱往窑洞丢进去就跑路走人。父亲常说:行善在先,廦荫子孙。确实也是,经历大跃进粮食荒,文化大革命,除了吴少亭叔叔(比父 亲小10岁)带过高帽游行,吴家还没办过丧事。 问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科州丹佛,因为丹佛广大的蓝天和平原,加上四季分明的大陆性气候很像中原的河南省,只是丹佛市境内看不到流进的川河;我跟父亲说过, 我这么喜欢雪一定是替他,我最挚爱的父亲,他一直是这么地想家,想潢川,想童年,想他口中的南城,想他的爹娘,那种时空替代,如果可以,我要深深地去体会 和感觉他口中念念不忘的家乡,潢川的明月。 一转眼,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我把父亲的大部份骨灰还是安置在淡水对岸的观音山灵骨塔,与我寓所两座阳台遥遥相望,灵骨塔屋顶站着高耸的释迦 摩尼佛,慈悲地面向天地。1985年,蒋经国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父亲和其它发鬓班白的老国军,带着节俭下来的积蓄,恨不得展翅高飞,回去尽孝道。换回的 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问儿时好玩伴和同学何处去?早在22岁的黄金年龄,与其他国民党青年一起被捆绑在潢川岸边,以反革命罪名一并枪杀, 枪毙前高喊:中华民国万岁!从此,父亲沉默,一句:景物依旧,人事全非,还是成了伤心断肠人,隔岸望国殇。 写到这儿,只能说:爸爸,我也渐渐地老了,历史读起来是这么有趣,却是多少的家破人亡,百姓颠沛流离,在我晚年时刻,我会安静的坐在淡水住屋阳台上,望着 剩下不多年的中秋月圆,想着您在大环境的一生,记住您口中的河南潢川,最真贵的儿时记忆,还有您教我的唐诗宋词,中国历代历史,您说:懂得研读中国文学和 历史是“不会寂寞的”。我一直劳记,一直仅记在心.....。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成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临江仙 |
Author
吴纪珍女士近照 Archives
August 2021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