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美国朋友丹佛有什么出名的美食,一定会有不少人告诉您是丹佛煎蛋卷 (Denver Omelette),什么是丹佛煎蛋卷呢,其实就是包了起司,火腿,蘑菇,洋葱和绿色甜椒的煎蛋卷,在美国许多传统的美式餐厅都能够见到这道名菜的踪影,但丹佛煎蛋卷的起源还一直众说纷纭,最多人流传的故事是在拓荒时期有一位太太突发奇想希望用那些配料来盖过坏掉的蛋的臭味,但这个故事可信度不高,因为拓荒时期科州还没有绿色甜椒,而且吃过臭蛋的人都知道,没有东西是能够掩盖那味道的。看看科州早期的菜单其实丹佛煎蛋卷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才开始流行的,之前的菜单上流行的反而是丹佛三明治(Denver Sandwich),这是款上世纪初到五十年代,那个还没有潜艇堡的时代非常流行的蛋三明治,两片面包夹着混着起司,火腿,蘑菇,洋葱和绿色甜椒的炒蛋,口感着实丰富。随着美国墨西哥裔移民越来越多,丹佛煎蛋卷只不过是这三明治的改良版而已。但丹佛三明治又是谁发明的呢,根据本地历史学家的研究,其实丹佛三明治里的炒蛋是从当年在华人社区里很受欢迎的芙蓉蛋衍生出来的,那时在这里的华工们很喜欢把容易烹调又口感十足的芙蓉蛋夹着面包吃,让和他们一起做工的工友们羡慕不已,也依样画葫芦研发出了后来的丹佛三明治,经过了百多年的演变,就变成了现在远近驰名的丹佛煎蛋卷,所以您下次也能够告诉大家丹佛煎蛋卷和芙蓉蛋的关系了。
0 Comments
乘着金恩博士纪念日的日子,也和大家分享一段早期清华留洋学子的小故事。当年和闻一多梁实秋一同在科泉留学的还有一位现在较少人记得的陈长桐先生,梁实秋先生曾写到“在科罗拉多留学时,一次陈长桐去一家理发店理发。他坐了半天都没有人理会他。终于有一位理发匠踱过来告诉他:“我们不伺候你们这些黄种的中国人!”陈长桐这位有血性的中国人,经不起这样的侮辱,当即延聘了律师,将理发店告上法庭。这次告状需付律师费80美金,超过留学生一个月的官费。但为讨回公道,陈长桐没有吝惜这些美金,坚持打官司。结果官司打赢了,那位理发匠也道歉了。不过他却很诚恳地对他说:“下回理发请通知一声,我可以带工具到你府上为你理发。但请你不要到我们店里来,因为你们黄种人进店后,很多白种人就裹足不前了。”陈长桐默然了,他想:“我能告倒一个美国人,但我能告倒一个美国吗?这种屈辱,完全是一个受压迫民族的屈辱啊!”同在科罗拉多留过学的闻一多,提起这件事总是义愤填膺,有一段时间他曾蓄发留须以示抗议。据说闻一多后来创作著名的《洗衣歌》,就与当时遇到太多类似的种族歧视有关。” 陈长桐何许人也?其实在当年那一批到科州里的年轻学生们他可是赫赫有名的老大哥,在1919年五四运动时是清华学生代表团的团长,最让当年的清华人记忆犹胜的是在清华体育馆召开的“国耻纪念会”,会上决议通电巴黎,要求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陈长桐带领清华学生庄严宣誓:“清华学校学生,从今以后,愿牺牲生命以保护人民、土地、主权,此誓。”会后大家将所购日货摆在操场上焚烧,青年闻一多和梁实秋在当时都曾跟随这他向同学们演讲,没有在这一场学生救国的活动上缺席。梁实秋对先生推崇备至,曾写到“我们这位老同学是天生的领袖人才,他说话有条理,办事有才能,为人有风度......记得我们的学生领袖是陈长桐,他是天生的领导人才,有令人佩服的气质。我们非常敬仰他......他的领导才能是天生的,他严肃而又和蔼,冷静而又热情。”,但先生在后来让同学们诧异的并没有如同许多人预期一样的从政, 反而投身于建设中国的金融业,抗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大量军事物资援助,先生任中国国防物资供应公司代表,为中美联合抗战的资源调动不遗余力,用实际的行动为曾经让自己热血沸腾的国家贡献心力,不去在战后继续为重建国家的金融业努力,曾任中国银行总经理和中央银行副总裁等职,不违先生当年以生命以保护人民、土地、主权的誓言。
来自科州,已故的著名乡村歌手约翰丹佛(John Denver)曾经于1992年在北京举办过一场演唱会,这个版本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应该不是来自他1992年的演唱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我们之前有和大家聊过百多年前丹佛中国城闻人陈良谱(Poo Chin)的故事,而他和另外一位中国城的风云人物约翰泰勒(John Taylor)的恩恩怨怨更如同上海滩里许文强,丁力和冯敬尧间的龙争虎斗。许多人也知道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前夕那一段包括丹佛在内为人津津乐道的美国筹款之行和美国的华人帮会也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所以在此对丹佛当年的华人帮会做了些研究。美国华人帮会文化可以追溯到加州1849年时的淘金热,当年这一股淘金热吸引到了许多因家乡天灾人祸而外走发展的四邑人(新会、开平、台山、恩平),到传说中的金山淘金和修筑铁路,也促使了美洲第一个华人帮会致公堂(Chinese Freemasons)的成立(1848),美国致公堂属于洪门组织(没有错,就是那个在金庸小说里享誉盛名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如在国内的堂口一样促进交流之余也在那个华人备受歧视的年代为同胞“消灾解难”,随着到美华人越来越多,堂口也一个接着一个的成立,著名的有六大堂(致公、秉公、合胜、协胜、萃胜和英端),而在丹佛(典化)有支堂的则是,协胜堂,秉公堂和合胜堂。协胜堂(Hip Sing Tong)的协胜公会成立于1856年,成员多以台山乡亲为主;秉公堂(Bing Kong Tong)成立于1874年,是致公堂分支,两个堂口同气连枝;合胜堂(Hop Sing Tong)成立于1875年,成员也多以台山人为主。刚刚提及的陈良谱就是典化协胜堂的大佬,而约翰泰勒则是典化秉公堂的大佬,当年丹佛的协胜秉公两个堂口之争到1891年已成水火不容之势,最后要劳驾丹佛市长居中调停,把协胜堂的地盘划分至十三街和Blake街一带,秉公堂的地盘划分至如今棒球场附近的20街和Market街一带,并且明令两个堂口井水不犯河水,协胜堂最为丹佛人所知晓的就是在当年万人空巷的高山草原节(Festival of Mountain and Plain)上敲锣打鼓舞龙舞狮,让许多人第一次接触到中国文化)。到辛亥革命前夕美洲致公总堂在旧金山组织洪门筹饷局,着令同盟会会员一律加入致公堂,上次提及陪同中山先生到丹佛的黄云苏先生就是致公总堂筹饷局的主要人物之一,而中山先生到丹佛的行程也是由致公总堂委典化秉公堂统筹安排,以确保先生的安全无虞。时至今日,这些堂口故事早已经成为了鲜为人知的过往云烟,丹佛只剩下了位于科罗拉多大道(Colorado Boulevard)上的典化合胜堂,而在美洲其它地方,许多这些堂口也已从帮会转型成立所谓的传统侨社,继续用另一种方式深耕社区,为华人争取福利。现在您也知道这一段丹佛堂口的故事了。
最近朋友分享了一则本地外国友人写的一篇关于中山先生丹佛之行的文章,文章里提到“......Brown Palace旅馆有一位在职历史学家Debra Faulkner(以下称佛太太),著有“The Ladies of the Brown”一书。她十分熟悉孙中山在他们旅馆的这件史实。电话中她告诉我:“你下次来时,我可以带你参观321室,看看其他历史资料。"......佛女士指著墙上孙中山手写“天下为公”的框照,......当然也少不了孙中山和随行友人在旅馆住客登记簿上的签名複印。我们也有幸见到了由资料包内拿出的原始登记簿页。 “孙逸仙321室, Wong Wun Soo 323室,来自三藩市。”他们是10月10日当天最後登记入住的客人.....我从昔日Denver Daily News第一版上也找到了一张孙中山得照片和报导,“黑痣,短髮,圆顶窄风帽子。”“他在丹佛停留得时间很短,但极具重要性。”“这为推翻满清得革命者和Wong Wun Soo再市中心区得Market路2021的中国戏院演说筹款,受到华人宗亲社团和秘密会社的热烈欢迎......"。对于中山先生在丹佛的事迹我们早前已经做过讨论,但关于陪同先生到丹佛的Wong Wun Soo则是只得其名而不知其人,在翻阅一些史料后,我们开始对Wong Wun Soo是何许人也有了更深的一层了解。先生其实也大有来头,他的名字叫黄芸苏,号魂苏,广东台山人,1908年考取两广游学预科馆,肄业一年,复考取清政府举办的公费留学生,与任鸿隽、宋子文等11人赴美留学,1909年,先生与台山籍青年黄伯耀、黄超伍、李是男、温雄飞等在旧金山成立少年学社,出版宗旨为“以民主立宪为志愿,以美国政体为主义”的油印刊物《少年周刊》,鼓吹反封建走民主共和的道路。1910年孙中山赴美,少年学社全体成员加入同盟会,而先生也终其一生做为中山先生忠实的追随者,尔后《少年周刊》改为《少年中国晨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并且经由致公总堂为革命事业筹款。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失败後,中山先生委任黄芸苏先生为同盟会美洲支部长,兼筹饷局负责人。同年6月至10月,先生随中山先生在美洲各埠演说募款,包括10月11日在丹佛中国剧院(现棒球场前的View House餐厅)的那一场演说。民国成立,先生回国任临时大总统特派广东宣慰委员,中山先生辞退总统後,先生奉命返美,攻读华盛顿大学,并于191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先生于1914年在美发动华侨募捐,协助中山先生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又奉命整顿檀香山和墨西哥各地党务党报。先生于1921年返国,历任大本营秘书兼广州市财政局长。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後,先生曾任财政部财政设计委员会常委、国府参事与秘书。1929至1931年任驻檀香山领事,1931至1932年任旧金山总领事,1933年驻墨西哥特命全权公使。对日抗战开始回国,奉命整顿湖南税务,出任湘赣区长沙分区税务管理局局长,及一战区货运稽查处处长。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任命其为“训政时期”立法委员。1947年任驻多米尼加特命全权公使。退休後,返美任洛杉矶中华学校校长,先生于1974年5月18日在美加德满都逝世,享年92岁。
在科州最为人所熟知的早期华人应该非陈林新先生(Chin Lin Sou)莫属,这位在十九世纪末期在科州十分活跃的华人领袖和杰出商人,曾带领着华工为美国的东西部横贯铁路(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付出了血汗,也因为这卓越贡献,刻画他的图像的彩色玻璃还展示在州政府大楼和中央城剧院(Central City Opera)大厅,也是唯一获此荣耀的华人先驱,据资料显示先生在1836年出生于广东东莞,1859年离乡背井到美国做铁路工人,在铁路完工后于1871年科州淘金热时搬到黑鹰镇(Black Hawk)带领工人开金矿,也是最早一批到科州的华人,并且因淘金而富甲一方,也把家人接到科州来落地生根。先生在1894年过世,原本葬于著名的湖畔墓园(Riverside Cemetery),而后依据先生的遗愿把骨灰运回家乡安葬,落叶归根。如果您以为陈先生的故事就这样完结的话,您就错了。林先生有数位孙执辈的后代在二战时从军,为这个先祖曾经视为他乡的地方做出贡献,尤其是在2012年以高龄96岁过世的孙儿陈威廉(William C Chin),更是在二战时加入由陈纳德将军所领导的飞虎队为通讯兵,到滇缅战区为那家人不时提到的叫做“祖国,”叫做“家乡”的地方奉献,并且一生以此为荣。这是一段科州华人应该知道的故事,和我们许多人一样,陈林新先生为了为家人追寻更好的生活而离乡背井的来到这一个陌生地,在那个视华人为瘟疫的年代用自己的努力而开创出了一片天地,在科州筑起了一个家,而在半世纪后,他的后代把这个先祖曾经的陌生地当做了一个他们愿意抛头颅洒热血的家园。用自己的行动守护这一个在科州的家,和那一个在中国的家。
这几天丹佛的天气骤降,清晨温度都徘徊在华氏十度左右,街上不时都看到由路人口中吐出的缕缕白烟,您知道吗,丹佛记录上最冷的一天是在科罗拉多成为美国一州前一年1875年的1月9日,那一天丹佛的最低温是华氏零下29度(摄氏零下34度),但应该绝大多数的科州人记得的是1990年圣诞节前的那酷寒的几天,尤其是12月22日华氏零下20度(摄氏零下29度)的超低温,相比之下这几天的天气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在这里找出了两份1875年1月10日记载当时全美各地极地气候消息的报纸,和大家分享。
特斯拉(Tesla)一个许多人已经把它和电动车联想在一起的名字,但是您知道吗,当时该公司以特斯拉命名该公司时,其实是为了纪念获誉创造了二十世纪的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先生(Nikola Tesla),先生一生发明无数,但都怀才不遇,我们现在习以为常,不可或缺的交流电流,无线电通讯,电磁技术都是由先生的研究奠定基础,而先生的这些在当时如同天方夜谭的研究,在数十年以至于百年后,大家才开始了解先生的先知卓见。其实科罗拉多也和先生和无线电通讯技术有一段不解之缘,在十九世纪末叶,当先生完成了对流电的研发之后,他开始进行另一个创世纪的研究,无线通讯。有鉴于先生在纽约实验室的诸多环境限制,在1899年先生决定在科泉(Colorado Springs)成立一座实验室,研究电流在轻薄空气下的导电性,并且夸口将从派克峰(Pikes Peak)发送无线电波到法国巴黎,虽然此项实验最后并没有成功,但却是日后备受争议的馬可尼(Marconi)无线电技术专利权的基础,而先生在科泉的实验室里制造出的人造闪电时至今日都还如科幻电影里的特效一般让人吃惊,而更有趣的是,在先生实验的过程里,他还声称接收到来自火星的电波,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许多先生在二十世纪初的奇想已经一一实现,而先生在这些技术上的贡献也被越来越多的后起之秀肯定,科州有幸参与先生的梦想,我们倍感荣幸。
|
Archives
August 2024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