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十一日是一年一度的万圣节,也是一个值得本地华人纪念的日子,在一百三十五年前,距离美国总统大选投票两天前的那一天,一场在十六街和Wazee酒吧的暴力口角,竟演变为席卷整个丹佛市中心,摧毁了丹佛几乎所有的华人商家,本地华人无一幸免的反华暴动,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市中心风声鹤唳,着实是在一八七零年时为华人移民张开双手的科罗拉多,最黑暗的一天。虽然经过清廷政府外交人员的极力交涉,但在那一个中国国际地位低落和不平等条约的年代,丹佛的受灾华人并没有得到任何的补偿,而许多杀人放火的肇事者也以轻刑不了了之。而那一年总统大选的结果,也坚定了美国两党一致反华的立场,让共和党渐渐放弃了在南北战争,立党时人们生而平等的理念,和当年立场坚定反华的民主党,在而后的一八八二年通过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种族为基础而限制移民的法案,并在一九零二年将其限制永久化,该排华法案直到一九四三年中国变成美国二战盟友时才解除。在此之前的一九四二年七月七日美国政府並有在丹佛发行纪念中国抗战建国的邮票,以正视和表扬中国人民在二战中的贡献,而蒋宋美龄女士更于一九四三年二月十八日在美国国会发表她那历史性的演说。编辑在此为大家搜集了当年丹佛报纸在一八八零年十一月一日关于反华报导的一则报导和一九四二年纪念抗战的邮票。
0 Comments
“邮戳一九一一”系列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是一张1911年1月1日寄给住在爱达荷州波卡特洛市布罗翰先生的一张明信片,布罗翰先生只在丹佛做短暂一两天的停留,然后就要启程去犹他州的奥格登市。这张明信片的背景是当年丹佛著名的Savoy and Shirley酒店,这酒店开幕于1904年,位于Brown Palace酒店对面,17街和百老汇街的交口,长久以来是丹佛著名的地标之一和每一年举办全美西部牛仔大会的地方,相比当年住在对街的孙先生也赞叹过该酒店的壮观。但它在丹佛五,六十年代都市重建市也没有能够逃过被清拆的厄运,而今是附图里耸立于那街口的UMB银行大楼。
大家知道吗,在1880年10月31日丹佛著名的反华暴动里,有一些已经渐渐被大家遗忘的无名英雄,在那一个风声鹤唳的夜晚对许多手无寸铁的华人伸出了援助的手。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在暴动里收留超过34位华人,丹佛红灯区包括Lizzie Preston,Mattie Silks,Jennie Rogers,Minnie Clifford和Zella Glenmore的几位女英雄,虽然她们当时经营着为人鄙视的行业,但并不影响她们在危机时刻救人于水火之中的高尚情操,她们并且筹集了$1250火车旅费(包含车票和每人$2的旅费),护送一些丹佛受到波及到华人女性到旧金山暂避。查阅丹佛1880年的电话簿,编辑发觉绝这些女英雄绝大多数都在一条名为Holladay的街道上营业,而当年也有许多华人洗衣铺开设在该条街道上。编辑不禁疑问到底Holladay这条街道在哪里呢?翻查丹佛街道史,让编辑豁然开朗。Holladay街的原名叫McGaa街是1858年由区域政府William McGaa以自己名字命名的,McGaa街在1866年为表扬在该街道上营业的丹佛富商马车大亨Benjamin Holladay先生而更名为Holladay街。但是到了1880年代,该区已经变成丹佛著名的红灯区,并有美国中西部最罪恶的一条街的恶名,让Holladay家族困扰不已,和市政府要求更名,他们的诉求在1899年终于得到的回应,Holladay街从那时起就更名为如今的Market街。大家如今到接近联合车站的Market街还能够看到当年Jennie Rogers女士经营的玻璃屋(House of Mirrors)呢(在1911年易手于Mattie Silks女士),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够谢谢在丹佛反华暴动的那一个晚上,那一条街上华人哀嚎的惨状。编辑在这里为大家搜集了Mattie Silks女士(左)和Jennie Rogers女士(右)的照片,和玻璃屋的近照。
资讯网早前有提及孙中山先生在武昌起义的时候恰巧在美国中西部募款,并下榻位于市中心的Brown Palace旅馆根据当时的入住名录,名录上除了孙先生Y. S. Sun的签名外,还有同行三藩市致公总堂黄云苏W. S. Wong的签名。编辑再接再厉翻阅先生的老照片,找到了一张先生和黄云苏先生(魂苏)在四个月前1911年7月在美的一张合照,让大家可以想象当年中山先生和云苏先生的英姿。
大家知道吗,科罗拉多是美国第一个立法欢迎华人移民的地方,一百四十五年前,当科罗拉多还是一个区域政府,而美国西岸反华风潮正炽的时候,科罗拉多区域立法局的众议院在1870年2月11日通过了一条法案,欢迎华人移民到科罗拉多,经由便宜的华工协助科罗拉多发展,以期增进本地的繁荣,此法案更破天荒的明文规定相关政府单位要确保华人移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相较于当时以加州为主的美国西岸陆陆续续通过的一些违背国本的歧视华人法案,科罗拉多实在是保障在美华人权益的先驱。
编辑在阅读有关中山先生1911年在科罗拉多相关历史资料的时候,不经意的发觉了1911年10月11刚刚落成的第一国家银行大楼刊登于丹佛时报的一则招商广告,广告宣称该大楼是使用最先进的防火建材的钢骨建筑,装设了5部的升降梯,每一楼层都备有独立的男女卫生间,提供冷热冰水,并且设有中央吸尘和美观的钨丝电灯照明系统。该广告并强调有别于道听途说的错误讯息,该大楼的租金并没有高过在丹佛相同等级的商业大楼。想必当年中山先生从联合车站坐着电车到位于17街底的旅馆时,一定有注意到这一栋代表那一个时代丹佛经济蓬勃发展的大楼。话说回来,看着老照片大家有没有觉得那位于照片右侧第二栋白色的第一国家银行大楼似曾相识呢,没有错,当年的第一国家银行大楼就是如今还伫立在17街上的玉兰花旅馆(Magnolia Hotel),而当年银行前的挂钟也成为了现在该旅馆的标志之一。大家下一次到市中心17街时不妨多留意一下这栋建成于对近代中国有特殊意义的那一年的大楼吧。
资讯网早前有做过本地杰出华人,Chin Lin Sou的报导,而在州政府大楼和Black Hawk市都还留有纪念他卓越贡献的彩色玻璃。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编辑在世界日报2013年5月13日的世界新闻网上发现了一则相关的报导,在这里截录,供大家参考,附图是纪念Chin Lin Sou的彩色玻璃和他后人的近照。
“朱淑桂成长於丹佛,在当地读完大学,具有註册护士和电脑资讯技术的本科学历。目前,她是一位资讯技术工程师,负责训练医师如何申请电子病历。她已婚,有一个女儿。「从外曾祖父算起,我的女儿属於第五代」。 她说,她的外曾祖父陈林新出生於广东省一个富裕家庭,曾经跟著私人教师学习英语,中英文都很流利。他於1869年来到美国,时年22岁。「他不是以苦力的身分来美」。陈林新和其他华人在加州开设一家「六大公司」(Six Companies)及中国贸易与保险公司,这些公司向铁路华人出售物品。 据记载,陈林新身高六呎,力气很大,又会英语,在修路中幹活很好,因此担任华工的工头。太平洋铁路於1869年5月10日完工,就意味著这些华工即将失业。稍後,陈林新和多数华工一起离开工地,寻找金矿的工作。 1871年,陈林新和几名华工搬到科罗拉多州的黑鹰市(Black Hawk)。当时,科罗拉多州也是不毛之地。陈林新成为金矿的监工。他从自己家乡招聘许多工人,并为他们申请进入科罗拉多的通行證。矿工日夜工作,没有找到金子,但是陈林新赚了很多钱。「他用这些赚来的钱,把妻子从中国接到科罗拉多」。此时,他们已经分居十年之久。最後,他找到两个赚钱的矿藏,通过出售这些矿藏发了大财。 陈林新和家人最後定居在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他在丹佛开了一家贸易公司,从中国进口食物、衣服和家具,并成为当地的侨领。他会说英语,试图为其他华人寻找工作,但是很难。 重视传统盼叶落归根 朱淑桂说,在那时,华人面临种族歧视的问题。许多欧洲裔美国人认为,华人「偷走」美国人的工作。「迫害华人的事件在许多城市发生,包括丹佛市」。儘管国会通过排华法,因为陈林新贡献良多,仍然入籍成为美国公民。「他是科罗拉多州的开拓者之一,他的画像被掛在该州最高法院里,同时悬掛的还有印第安人、非洲裔和日本裔等少数族裔领袖的画像」。 朱淑桂说,陈林新很重视中国传统,曾将儿子陈威廉送回中国,学习中文和风俗。陈威廉後来成为社区侨领,被称为丹佛的「华埠市长」。陈林新希望叶落归根。因此,他在1894年去世後,其遗骨被送回中国家乡安葬。 陈林新後人已经繁衍到第六代。陈林新是第一代,他的儿子陈威廉是第二代,陈威廉娶了一位华人妻子Daisy Yuen Tai,他们共生下七个孩子。在这第三代中,其中的女孩陈娃娃(Wawa Chin)是朱淑桂的母亲。娃娃陈嫁给一名朱姓(Jew)华人,朱淑桂是三个女儿中的一个。 她说,陈家第四代有28人,第五代是39人,第六代为17人,後叁代总共82人。「这个数字没有包括路易斯安纳州的後人」。现在,陈林新的後代分布广泛,包括科罗拉多、加州、亚利桑纳、伊利诺、佛罗里达、俄亥俄、德州、路易斯安纳等地。” |
Archives
December 2024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