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罗拉多大学的名人录里另外一个杰出华人,就是在一九二四年获得科罗拉多大学文学学士,世界著名新闻工作者赵敏恒先生。先生曾经在五四运动时被捕入狱,在 科罗拉多大学毕业后,先生在一九二五年获威斯康辛大学新闻学法理学士学位,并在一九二六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硕士学位。先生回国后,在《英文导报》任 职,并且兼任中国大学教职;在一九二八年参加英国路透社工作,先后担任南京特派员、汉口特派员、中国分社兼重庆分社社长、远东司司长,还曾兼任美联社驻南 京特派员等。一九四五年先生与人合办《星期快报》,旋任重庆《世界日报》总编辑,同年任上海《新闻报》总编辑,兼任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外国 人在华新闻事业》,《采访十五年》,《新闻圈外》和《伦敦去来》。现在复旦大学新闻系已设立“赵敏恒奖学金”,奖励优秀的后来者。
0 Comments
编辑不经意翻阅科罗拉多大学的名人录时,发觉在上世纪初该大学培育出了一些对现代中国颇有建树的华人,而其中的一个佼佼者就是在一九二四年获得科罗拉多大学经济学士学位的麦建增先生。先生在而后并获得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工商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的财政学博士学位。先生是中国铁道问题专家,回国后历任广东财政局局长,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讲师。更值得一提的是先生的外祖父是清末著名戊戌变法的康有为先生,而母亲是中国女权运动先驱,创办“女学报”的康同薇女士。
资讯网的“邮戳一九一一”系列的第三张是一张由威尔逊先生在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由丹佛寄出到奥勒冈州波特兰的明信片,明信片的背景是建成于一九一零年 当年丹佛最高的建筑物Daniels & Fisher商店的塔楼。该塔楼楼高三百三十英尺,如今还屹立于十六街上,虽然旁边的百货商店已经不复存在,但大家经由这明信片还能够想象当年的壮观景 象。想必当年中山先生踏出车站前往下榻的旅馆时,一个看见在几条街外的塔楼了吧。
资讯网“邮戳一九一一”系列的第二张是一张一九一一年八月十二日由科罗拉多泉市寄出给住在威斯康辛州Reichert女士的明信片,该明信片的背景是当年联合车站的月台,虽然这和今日联合车站已大不相同,但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孙先生踏出火车时车站周遭的景象。
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一趟不经意的革命筹款之旅,为丹佛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纪念这段缘分,编辑将推出“邮戳一九一一”专辑,为大家搜集一些那一年丹佛出版的街景明信片让大家重新认识那时的丹佛,那一个中山先生眼睛见到的丹佛。
以下这一张在一九一一年十月四日由丹佛寄出给住在爱达荷州Lena Neglay小姐的明信片让大家看到当年在联合车站前面对十七街口的“迎客门(Welcome Arch)”,这座也名为Mizpah(面对联合车站那一面的名字)的拱门在一九零六年美国国庆完工,并在而后的二十五年里,欢迎到丹佛无数的过客。这拱 门在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七日,基于造成了许多的交通事故而拆卸,成为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前,丹佛繁荣的一个象征, 而相信这也是当年中山先生踏出车站时对丹佛的第一个印象。 |
Archives
December 2024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