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我们曾经聊到过南斯拉夫国王彼得二世在1970年在丹佛辞世,让科州和欧洲皇室结下了一段因缘,但您知道吗,西班牙大公,法国国王也是在科州辞世的。阿方索(Alfonso, Duke of Anjou, Duke of Cádiz, Grandee of Spain)是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King Alfonso XIII of Spain)的二王子海梅(Infante Jaime, Duke of Segovia)的长子,但随着西班牙1931年革命,阿方索十三世退位,皇室家族成员在1933年宣布放弃皇位继承权,阿方索也变成了流亡皇室的一员,随着皇长子阿方索(Alfonso, Prince of Asturias)1938年在美国迈阿密车祸身亡,二王子海梅就成了旧皇室王位第一继承人,西班牙在1936年发生内战,1939年保皇党的强人佛朗哥将军(General Franco )获胜推翻了共和国,建立了新的独裁政权,并且在1947年宣布恢复皇室,佛朗哥将军自任摄政王,有选择下任西班牙国王的权力,但王位继承问题一直悬空至1969年。在这期间曾有诸多猜想到底谁会是西班牙国王继承人,随着时间越拖越久,到了佛朗哥将军晚年年轻的二王子长子阿方索,和三王子的长子胡安卡洛斯(Juan Carlos)成为了人们人选。佛朗哥将军在1969年宣布将有胡安卡洛斯继承王位。胡安卡洛斯在1975年即位,成为了胡安卡洛斯一世( Juan Carlos I),宣布推行君主立宪制,阿方索成为西班牙大公。阿方索虽然未能继承王位,但却成为了佛朗哥将军的东窗快婿。而虽然法国早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就已经推翻帝制,但属于波旁(Bourbon)皇嫡的阿方索十三世在法国正统派的眼里也是名义上的法国国王,而由于大王子去世时无嗣,理所当然的由二王子海梅承继法国王位,而海梅在1975年去世后阿方索也理所当然的继承了法国王位,成为了法王阿尔方斯二世(Alphonse II)。虽然名衔不少,但其实除了形式上外西班牙皇室是没有任何实权的,阿方索最热衷的还是他所喜爱的滑雪运动,1977年到1984年阿方索是西班牙滑雪联盟的主席,1984年到1987年他更成为了西班牙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1989年阿方索在科罗拉多海狸溪滑雪场(Beaver Creek Ski Resort)参加世界滑雪锦标赛时发生意外,到维尔医学中心(Vail Medical Center)抢救无效,享年52岁,在这里以令人错愕的方式结束了他那传奇的一生,也因缘际会的让科州添加上了些皇家色彩,您现在也知道科州和西班牙和法国皇室的关系了。
0 Comments
1879年和很多到科州的淘金客一样,24岁的波兰人艾塞克史维德(Isaac Shwayder)离乡背井到了中央城(Central City)那里太太叔父的干货店工作,辛勤的艾塞克不一会儿就存够了积蓄,把一家大小都接了过来,也开始在中央城的犹太教堂里继续他做牧师的志业。这个看似平凡的故事却一点也不平凡,随着淘金热潮的减退,艾塞克在太太的鼓励下全家搬到了丹佛,艾塞克还是重操旧业开了家杂货店也卖卖家具,虽然生意普普通通但还算过得去,一家七口其乐融融。随着丹佛逐渐的成为美国中部铁路交通的枢纽,有越来越多的人途径丹佛,在店里打工脑筋转的快的老二杰西(Jesse)怂恿父亲和好多邻居一样干脆改行卖利润比较高需求比较大行李箱,事实证明杰西的眼光没有错,在短短的一年里史维德父子就赚进了第一桶金,也让杰西打起了自卖自销的念头,在1910年租了间厂,叫全家都来帮手,打正旗号开了家史维德行李制造公司(Shwayder Trunk Manufacturing Company)。有别于其它公司的行李,史维德主攻高端客群,并且以品质著称,做为了所熟知的就是史维德家父子五人一同站在自家生产的行李箱上的广告,诙谐之余也体现了产品的坚固耐用。61岁的艾塞克在1916年去世后,太太拿了寿险保金为蒸蒸日上的家族事业扩大规模,开了家新厂也添置了设备,在杰西接手后生意也益加的上了轨道。史维德一家都是虔诚的犹太教徒,所以把自家行李也以圣经故事人物命名,他们销售最好也是最耐用的一个系列叫做参孙(Samson),取名自旧约圣经里受上帝眷顾的大力士,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这家丹佛的史维德行李制造公司已经成为了美国首屈一指口碑颇佳的行李公司,在1941年推出的新秀丽强化纤维系列更是风靡全球,而史维德行李制造公司也在1965年更名为更为人所熟知的新秀丽行李公司(Samsonite Luggage Company)。随着家族第一代成员的陆续辞世,新秀丽行李公司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起起伏伏易手了数次,更在2001年把总部从丹佛迁到了东岸的曼斯菲尔德(Mansfield),2009年破产重组,到2011年浴火重生在香港挂牌上市,现今已成为了华人市场最为人熟知的行李品牌之一,旗下有Samsonite, Sammies, American Tourister, High Sierra, Hartmann, Lipault, Speck, Gregory和TUMI等知名厂牌。您现在也知道这家科州土生土长公司的故事了,下一次在用新秀丽的行李时应该会有份不同的亲切感吧。
现在公立图书馆处处可见,所有人都可以在里面埋头书卷,沉浸在源源不绝的讯息和文化泉源里,但您知道吗,在100多年前,图书馆还是只有少数在高等学府做学问的人才有幸接触的地方,对于平民百姓则是遥不可及。直到19世纪末白手起家的钢铁大亨安德鲁卡内基先生(Andrew Carnegie)重资在世界各地推动卡内基图书馆(Carnegie Library),这情形才有了改变,而先生这一个造福后世的创举,也让大家在一百多年之后仍能感受到先生的恩泽。在1883年到1929年,卡内基先生在世界各地出资捐献了超过了2500座的图书馆,先生应用他经营事业的成功经验,要求图书馆所在城市提供土地并且用税收拨款维持图书馆的营运,以确保图书馆能够长期成为城市公共设施的一部分,而先生更开先河的广邀市民投票决定图书馆的建筑风格,让图书馆不但能够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也能够在各方面反映出市民的期待。而在卡内基图书馆开放之前,科罗拉多的平民百姓主要还是要等待在各地穿梭的图书车,才有机会接触到书籍。科州各地有35座的卡内基图书馆,由于这些建筑风格独特,时至今日还有30座伫立在原地,其中18座还是图书馆。而最为人所熟知的该属1910年开放的丹佛总图书馆(Denver Main Library),这一座图书馆藏书之多,占地之大,建筑之豪华让其它的卡内基图书馆望其项背,也是上世纪初丹佛市政中心重建项目里的第一座建筑物,和其它市政中心的建筑物一样采用希腊复兴建筑(Greek Revival)风格。直到1955年迁至丹佛中央图书馆(Denver Central Library)现址,这一座图书馆有着许多那一代的丹佛人许多的回忆,除了是图书馆外,馆里另一边也经常展出不少的艺术作品,是一个汇集文化和艺术的场馆,也是市民最爱驻足的一个地方。在而后的半个世纪这一座建筑物曾经做过不少市府部门的办公室,在1999年为了纪念对科州贡献颇巨的麦克尼科尔斯前州长(Governor McNichols),而将其重新命名为麦克尼科尔斯大楼(McNichols Building),并且从2010年起回归初衷,再次成为了丹佛市的一个艺术文化展览馆,不时都有主办各类的艺术活动,而大家最记得应该是每到圣诞节大楼外面的五色彩灯,和一旁市府大楼的的彩灯相得益彰,充满着年节的气氛。您下次再走过市府广场(Civic Center Park)旁的麦克尼科尔斯大楼时,您也知道它的故事了。
应该有不少的丹佛人还记得2008年在百事中心(Pepsi Center)民主党全国党代表大会(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会场外巨型的“希望(HOPE)”不锈钢雕塑,和场内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欧巴马(Barack Obama)的竞选口号相得益彰。大家应该觉得这个雕塑似曾相识,没有错,这其实是全球最为人所知的红色“爱情(Love)"雕塑的姐妹作,是上周过世的美国艺术家罗伯印第安纳(Robert Indiana)的雕塑作品,源自于他在1965年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 MoMA)设计的一款圣诞卡,1970年他为家乡印第安纳波利斯美术馆(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首次创作了“爱情”的巨型雕塑,而该雕塑也随着美国邮政在1973年发行的一款邮票而声名大噪,在全球掀起一阵风潮,直至今日在世界各地已经有数十座类似的雕塑,成为许多爱情电影里的最佳配角,让观众们能够感受到戏中男女主角没说出口的浓浓爱意,而现实生活里也有好多情侣在这雕塑前定情和携手终身。您下次看到“爱情”和“希望”雕塑时,您也能够说出一段典故,和他们与丹佛的渊源了。
最近丹佛近郊的落基滩野生动物保护区(Rocky Flats Wildlife Refuge)即将开幕,这个占地将近四千英亩的草原,是科州黑熊,土狼,猫头鹰,麋鹿,骡鹿,白鹈鹕,黑尾草原犬鼠和豪猪的栖息地,不时都能够看到一群群的野生动物在草原上蹦蹦跳跳。您知道吗,其实这也是美国最具争议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这里是曾经是著名的落基滩核弹兵工厂(Rocky Flats Plant),生产过许多核弹零件和原料,而这里也是核原料污染最严重的兵工厂之一,让美国国会在七十年代不得不购买兵工厂周围的大片土地做为污染缓冲区,到了八十年代,落基滩兵工厂的污染问题随着越来越多在那里上班的员工都得到了严重的肺硬化和其他疾病而逐渐受到重视,而该厂由于作业疏失而污染了周围土地和地下水的情况也不时发生,并且由于污染问题严重,在九十年代初被美国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勒令关厂清除核污染。直到今日,原厂区还是闲人勿进封闭的重污染区,而落基滩野生动物保护区则是当初环绕兵工厂做为缓冲区的土地,在除污整治将近三十年后,这里已经从人烟罕至的荒原变成了生机盎然的大草原,被美国环保局(EPA)认定合乎安全标准,没有任何核辐射迹象,可以对外开放。但当年这里核污染的新闻对许多人来说还是记忆犹新,也让外界质疑是否这里适合做为对外开放的园区。
19世纪末科罗拉多的那一波淘金热创造出了许多的一夜致富的故事,有人因为发现金矿而富甲一方,但却昙花一现,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记忆,也有人虽然没有成为巨富,但把累积的财富用在回馈社会建设家园,而流芳百世,斯宾赛潘罗斯(Spencer Penrose)就属于后者。这一位科罗拉多的传奇人物年轻时是一名花花公子,在机缘巧合下在克里布溪(Cripple Creek)发现金矿而淘到了第一桶金,但他一生的财富其实都是受惠兄长们的福荫,糊里糊涂就因为二哥在亚利桑那州(Arizona)发现了金矿而发了财,而在因缘际会下买下的在犹他州土地底下又发现了铜矿而累积了更多的财富,如果故事就在这里做终结,那他和那个年代许多因为淘金致富的人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潘罗斯先生伉俪晚年在科泉所做出的贡献却直到今天还让大家怀念,1916年51岁的他出资开辟了蜿蜒崎岖的派克峰公路(Pikes Peak Highway),让传说中的派克峰(Pikes Peak)不再遥不可及,随着越来越多人造访派克峰,1918年他更毅然决然的出巨资建造了富丽堂皇的Broadmoor,让科泉也有不逊于东西两岸大城市的豪华旅馆,吸引到了来自各地的政商名流驻足,1926年更出资开辟了著名的夏延山动物园(Cheyenne Mountain Zoo),维尔罗杰斯天坛(Will Rogers Shrine of the Sun),潘罗斯医院(Penrose Hospital),并且在1937年捐出13万元和15000张潘罗斯公司的股票成立了苹果园基金会(El Pomar Foundation),时至2010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已逾四亿七千万元,每年为科泉的文化公益事业提供超过两千万元的资助,在他两夫妇身后继续贡献给这个他们一生珍爱的城市。潘罗斯夫妇在过世后下葬于维尔罗杰斯天坛,遥望一旁的派克峰和Broadmoor旅馆。
上次提到过1869年6月29日是报纸第一次有华人到科州的明文记载,但您知道第一个生在科州的华人是谁吗,她就是1873年12月3日生在黑鹰镇(Black Hawk),本地华人先驱陈林新先生(Chin Lin Sou)的长女,陈兰桂(Lily Chin)。陈兰桂,广东鹤邑那水村人(今广东台山),她的一生见证了早期科州华人兴盛和凋零,1894年21岁的她和邻居49岁父执辈在中国城开南北货商店富商陆文元(Look Wing Yuen)的婚礼,在当年的落基山新闻报(Rocky Mountain News)有非常详尽的描述,这场世纪婚礼,可谓是万人空巷,十数桌每天两轮的流水席一直持续了三天,有将近千余华人参加婚宴,把20街和市场街(Market Street)那一带挤得是水泄不通,到处是张灯结彩,炮竹声此起彼落,两位新人都是教徒,上午在新娘家里迎娶的仪式是采用西方模式,由本地的卡特法官主持,主要是都邀请外国友人参加,而下午1点在洪门义兴堂的仪式则是依循中式传统,新郎陆文元位高权重,是义兴堂的管堂,到场道贺的来宾们挤满了义兴堂大厅,纷纷向新人道贺,新娘由两个伴娘牵着出来,穿的是直筒的粤绣龙凤褂,绿底的褂皇被金丝线绣满了龙凤,蓝黑底的下裙也是同样图案,据说这个在中国用手工制作的嫁衣,在当年就花了将近一千美金的工钱,相当今日三万多美金。而新娘的首饰更是穿金戴银,大大的南洋珍珠挂在盖头边,新郎和伴郎们则穿着黑蓝色的传统长袍马褂紧随在后,一旁义兴堂的乐师们已经开始敲锣打鼓的伴乐,把仪式带到了最高潮。尔后新人回到隔壁新郎的家里,由新郎向宾客们派发婚宴请柬。到了下午4点左右,宾客开始陆陆续续入座,当新人出来敬酒时都络绎不绝的向新人派红包祝贺,婚宴有24道山珍海味,奢华至极。陈林新在了结了女儿的终身大事数月后就离世,没有来得及抱外孙,而陆陈兰桂也成为了陈家的大家长,在1908年陆文元去世后一手带大了他们的一儿一女,继承了丈夫的事业,更参与包括著名的科州先驱会(Colorado Pioneers Society)等等许多公益活动,在那个对华人歧视重男轻女的年代,着实是当年的女中豪杰,奇女子,在丹佛还有特别纪念她的壁画,她在1933年2月11日辞世,和丈夫同葬于丹佛的湖畔墓园(Riverside Cemetery),享年60岁。而因为排华法案,在陆陈兰桂去世时丹佛的华人已经所剩无几,那个位于市场街一带当年婚礼盛况空前的中国城也在数年后没有逃过被清拆的命运。
上世纪六十年代每到圣诞节前后,在韦尔(Vail)的山坡上大家不时都会看到一个七十多岁的华裔老翁穿着炫丽的雪衣和儿孙们在雪道上驰骋,在滑雪过后,他们一家人总爱到山脚下的奥国餐厅用餐,庆祝节日。老翁穿着整齐不苟,谈吐温文儒雅,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和餐厅里的友人分享在白雪上的战绩,他是大家口中的翩翩君子“威灵顿(Wellington)”,“顾先生(Mr. Koo)”,他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在1918年的巴黎和会上愤而离席,代表中国毅然决然拒绝签署那一个丧权辱国的对德和约,他叫顾维钧, Wellington Koo。1918年时任北洋政府驻美公使的顾维钧,出席了在巴黎凡尔赛宫举办的巴黎和会,并且代表中国向与会的包括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雷孟梭等各国领袖慷慨陈词,争取中国战后在山东半岛的权益。他的发言铿锵有力,有根有据,说理充分,让与会的所有人为之诧然与惊艳,但列强为早已为了各自的利益决定牺牲中国,在1919年4月29 日,美英法三国代表把早已草拟的方案通知中国代表,采纳日本的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尽归日本。当这个消息从巴黎传回国后,群情激昂,在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学生走上街头,抗议列强的强盗行径,引发了99年前那场改变历史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在和会上顾维钧由始至终没有向强权低头或退缩,在斡旋无效后,带领着中国代表团集体离席,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用行动表达最严正的抗议,让山东问题成为悬案,那一年他才31岁。直至1921年再度代表北洋政府出席“华盛顿会议”,签订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的完整,确立各国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原则的“九国公约”,解决了巴黎和会山东问题的争议,如先生所愿,中国收回了山东半岛的主权和胶济铁路的权益。顾维钧在历史转折点上都没有缺席,在二战后有再次代表中国出席了1945年6月26日的旧金山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先生历任北洋政府驻美公使,驻英公使,外交总长,财政总长,国务总理,署理大总统,中国驻英大使,中国驻美大使,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于1985年以97岁的高龄在美辞世,结束了他那和中国近代历史紧密相连惊天动地的一生。适逢5月4日,藉由先生晚年和科州的那一段渊源,再回顾这段历史,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好多到市中心这里的朋友都很讶异见到在街旁被涂满蓝漆的行道树,对这种不太环保的艺术颇有微词。其实“蓝树(The Blue Trees)”是纽西兰艺术家康斯坦丁迪莫普勒斯(Konstantin Dimopoulos)2017年起在丹佛展出的行动雕塑,用天然无毒的染料把树木涂成显眼夺目的蓝色,藉以唤起大家对森林砍伐问题的注意。但其实“蓝树”早从2006年起,就已经在全世界十余个城市展出,和大蓝熊同一个颜色只是一个美丽的巧合,更加突显出这个艺术的含义。幻想般的蓝色盖住了枝干的原色,把大家不常留意的行道树变成了幻想世界里的图画,仿佛在提醒着我们如果不守护我们仅有的天然资源,可能有一天大家真的会忘记了树的长相,只能够在幻想中追忆。而由于染料也会随着时间越来越浅,大家对蓝树的记忆也会随之转淡,直到有一天连蓝树都不见了的时候,大家才惊觉失去了什么,但可能为时已晚。下次大家看到蓝树的时候,你也知道它的含义了。
|
Archives
August 2024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