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曾经提到过科林斯堡(Fort Collins)的Cafe Vino二楼有一幅第一位华裔好莱坞影星,也是第一位在好莱坞星光大道留星的华裔女星黄柳霜(Anna May Wong)的黑白素描,画中的她雍容华贵,披着珠光宝气的披肩,叉着双手,眼神若有若无注视着前方,是照着她的一张剧照画下的素描。黄柳霜1919年出道,20年代就已经声名大噪,演艺事业跨越了默片,有声片,电视剧,舞台剧以及广播剧,1928年还登上了时代杂志(The Time Magazine)封面,30年代到中国寻根之旅的时候,除了学习了中国语言及中国文化之外,也曾跟随梅兰芳学习京剧。黄柳霜虽然是在美国土生土长的第三代华人,但却始终以做为华人为荣,终其一生都身体力行希望一点一滴的改变大家对华人丑化的既有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更息影投身支援中国的抗战,直到战后才复出。黄柳霜从影42年,在那个对华人还是歧视色彩的年代,她出演的不是刻板印象里中国城的流莺或三教九流之辈,反而是比较正面,时而古典,时而前卫的华人女性,她的一颦一笑就是大家对华人的印象,她的举手投足就是大家心目中华人美女的代表。黄柳霜更和著名诗人马娅安杰卢(Maya Angelou),美国第一位女性宇航员萨莉莱德博士(Dr. Sally Ride),印第安原住民切罗基国(Cherokee Nation)第一位女性酋长威尔玛曼凯勒(Wilma Mankiller),新墨西哥州著名女权领袖尼娜奥特罗华伦(Nina Otero-Warren )一同被选为2022年25美分硬币美国女性系列(American Women Quarters Program)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第一位被刻上美国流通钱币的华裔,对于在美已经落地生根贡献了超过160年的华裔,以至于所有亚裔来说,都极具有象征性的意义。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硬币只有在丹佛和费城(Philadelphia)的铸币局(Mint)制作,对于我们科州的华人来说更是倍感殊荣,多了一层意义。
0 Comments
每年圣诞节都要重述一次这个节日的典故,今年也不例外。圣诞老人的原型是西元四世纪时希腊米拉城(Myra)的基督教圣尼古拉斯主教(Saint Nicholas),一直以来圣尼古拉斯的形象其实都很难让大家和现在的圣诞老人联想到一起,其实现在圣诞老人的形象是从1823年12月23日的“特洛伊守衛報(The Troy Sentinel)”上一篇名为“聖尼古拉來訪(A Visit from St. Nicholas)”的诗篇流传开来的。这诗篇里虽然有提及拉着雪橇车的驯鹿,但却没有鲁道夫(Rudolph)的踪影。其实鲁道夫是一百多年后的1939年才开始出现在圣诞故事里,是蒙哥马利沃德百货(Montgomery Ward)广告部的职员罗伯特梅伊(Robert May)为了当年圣诞促销画册而创造出来的故事人物,没想到梅伊写的这个故事竟然受到了许多顾客的喜爱,1948年梅伊的妹夫强尼马克斯(Johnny Marks)用姐夫写的这故事创作出了一首叫做“红鼻子驯鹿鲁道夫(Rudolph the Red Nosed Reindeer)”的圣诞歌曲,由牛仔歌手金奧崔(Gene Autry)演唱,于1949年发行,没想到这首圣诞歌曲一炮而红,历年来销量仅次于“白色圣诞(White Christmas)”,而鲁道夫这只小驯鹿才和圣诞老人永远的联在了一起。
在这里和大家重温这一诗篇,看看今晚从您家烟囱里出来的那位老人家是不是就是诗篇里的圣尼古拉斯,大家也别忘了到NORAD看看圣诞老人现在飞到哪里了(https://www.noradsanta.org/en/ ) 整间屋裏没有一人在吵, 就连老鼠也不闹; 长袜已被小心地掛到烟囱上, 我希望圣尼古拉很快就来到; 孩子们都被舒适地安顿到他们的床上, 虽然他们脑子裏还跳动著小糖球的幻影; 妈妈裹起头巾,我戴上帽, 我们刚定下神来要睡个冬天的长觉,── 这时外面的草地上有了得得的声响, 我从床上跳起来去看个究竟, 像一道闪光,我撲向窗户,快得像一道闪光 扯开百页窗拉起窗框。 只见月光灑在新雪的胸膛上, 给月下的万物披上晌午的光芒; 这时竟出现了使我目瞪口呆的景象, 那是一辆小雪橇和八只小小的驯鹿, 上面坐著一个小小的老车伕, 他是这样生气勃勃,动作敏捷, 我马上知道这一定是圣尼古拉。 他的骏鹿跑得比鹰还快, 他吹哨,吆喝,还能叫它们的名字: 「嘿,达捨!嘿,丹瑟! 嘿,普兰捨和维剋星! 前进,科米特!前进,朱庇特! 前进,唐德和布利琛! 嘿,衝呀,衝呀,一起给我衝, 衝到门廊顶,衝向围墙的顶!」 它们决得就像枯叶随著疯狂的飓风, 遇到障碍就升向天空, 拉著装满玩具的雪橇,还有圣尼古拉, 驯鹿飞到了屋顶, 转眼之间我就听到屋顶 有小蹄子腾跃踢踏的响声, 当我缩进头来转过身, 就看见圣尼古拉从烟囱上一跳而下, 他全身上下都穿皮裘, 他的衣服因盖满烟灰而失去光华, 他背上背著一包玩具, 他看起来就像是小贩正在开包, 他的眼睛闪闪发光!他的酒涡充满欢乐! 他的两颊红得像玫瑰,他的鼻子像是樱桃; 他那滑稽的小嘴就像画的一把弓, 他下颌的鬍子像雪一样白, 他的牙齿紧咬著一个烟斗。 白烟就像花圈绕著他的头, 他有一副宽宽的脸和小小的圆肚, 当他笑的时候, 那小肚震得就像一个碗装满果冻。 他的个子圆圆胖胖, 真假是一个快活的老顽童; 我看到他时情不自禁地笑了, 他转过头向我眨了眨眼睛, 让我知道什麽也不用怕, 他一句话没说就去幹活, 他把每一只长袜都装满後就急忙转身, 他把手指放在鼻子边上, 点点头又跳上烟囱, 他跃上雪橇,向他的鹿队吹声哨, 他们就像蓟花的冠毛一样又飞走 在他驶开之前,我听到他大喊, 大家圣诞快乐,诸位晚安! 您知道吗,今年已经是位于科泉(Colorado Springs)的北美防御总部(North American Aerospace Defense Command,NORAD)追踪圣诞老人行踪(NORAD Tracks Santa)的第65个年头了,1955年科泉Sears百货圣诞广告上的一个错误的电话号码,让好多孩子错打错着的打到了NORAD前身的大陆空防总部(Continental Air Defense Command,CONAD)的五角大厦(Pentagon)红色紧急专线,让接起电话的舒普上校(Colonel Shoup)以为发生大事情,要和苏联开战了,没想到电话那头传来的是一个孩子在找圣诞老人接电话,起初舒普上校以为是无聊的小孩在开玩笑,厉声斥责了一番,但随着电话那头传来的饮泣声,上校发觉孩子真的以为这是圣诞老人的电话,为了安抚吓到的孩子,上校装出了圣诞老人的笑声,还问孩子有没有乖乖听话,之后叫孩子找妈妈来听电话,在孩子的母亲告诉上校Sears在广告上叫孩子打这个电话找圣诞老人聊天,白天晚上都没关系,还提醒孩子们千万别打错了后,上校才恍然大悟,之后又有几个孩子打电话过来,也让这无心的错误成为了空防总部的一段轶事。到了那年圣诞夜的那天,一个值班的大兵更干脆把追踪北美航道的雷达屏幕上贴上了圣诞老人从北极驾着驯鹿拉着的雪车的贴纸,戏称说不一定会在屏幕上看到圣诞老人的踪影,当上校看到后,这大兵原本以为自己闯了祸要受罚,没想到上校灵机一动,直接打到广播电台,告诉他们空防总部察觉了像圣诞老人雪车一样的不明飞行物体,而后整个圣诞夜,电台也顺势不时打来问圣诞老人的行踪,而更多的孩子们也打广告上的电话(当然五角大厦那个红色紧急电话的号码已经改了)进来询问,让所有执勤的士兵整晚都在接络绎不绝的电话,热闹非凡。这项亲民之举而后得到了国防部和白宫的嘉许和支持,也从此让追踪圣诞老人变成了空防总部每年圣诞夜的特别任务,至今不辍。大家在圣诞夜也别忘了到这个任务的官网看看圣诞老人到底飞到哪里了,https://www.noradsanta.org 。 之前提到过科州西南边Buena Vista的鳟鱼溪(Trout Creek)附近有一个叫做华人谷(Chinaman Gulch)的地方,据说百多年前有不少华工为了铺设米德兰铁路(Colorado Midland Railroad)在这里凿山劈地,峡谷山坡上曾经有华工住过的木屋,不少华工在这里出没,所以久而久之大家就把这里叫做华人谷了,小木屋1889年就已经荒废了,时至今日也只有这名字还存留着当年华工的痕迹。百多年过去了,没想到去年的五月多掀起的那场正名潮也打到了这里,由于在那个年代中国佬(Chinaman)这个称谓是带贬义的,所以挂了这个名字峡谷也不免带着那段不太光彩历史的包袱。在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征询了各方不同的意见后,科州地名咨询委员会(Colorado Geographic Naming Advisory Board)昨天正式建议把华人谷正名为韧性谷(Yan Sing Gulch,韧性的粤语发音),以彰显华工当年凭借着不屈不饶,艰苦卓绝的精神对科州开发的贡献,在美国地名委员会(US Board of Geographic Names)通过后就会正式更名,把那个叫了将近150年的名字送入历史。 大家开到I-25 Dry Creek和County Line路段的人都会注意到路旁有一座微倾的建筑,这座六层的大楼由本地著名建筑师Curtis Fentress在1996年操刀设计,和他之前设计的科罗拉多会展中心(Colorado Convention Center,1990)和丹佛国际机场(Denver International Airport,1994)一样,用了大胆的几何线条和大片的反射玻璃来突显建筑的独特性和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概念,建筑的一边倒梯形的向高速路倾斜,那时被不少称做I-25的斜塔,而建成时适逢泰坦尼克号电影(Titanic)热潮,也有人说这像一艘即将启航轮船的船头。其实大家都想多了,原本的建筑概念只是想让在楼里上班的人居高临下看到的景色壮观点,而外墙的颜色和高速的水泥相近,向外倾斜的深色玻璃恰好可以反射出在高速上来来往往的车子,往大楼的外墙看去,好像高速延申到了大楼上,车子在玻璃上穿梭而过,别说在当年,直至今日,三十年快过去了,还是蛮不一般的视觉震撼。但无论是斜塔还是泰坦尼克号,都似乎预言了里面公司后来多舛的命运。老丹佛都知道这里原先是曾经在互联网泡沫里炙手可热的光纤网路公司ICG Communications的企业总部,这家公司在最高峰的时候曾经控制了全世界互联网将近两成的流量,但随着千禧年3月泡沫破裂,它也首当其冲,从势不可挡的天之骄子,短短的几个月就千疮百孔的跌到谷底破产重组,也迁出了这座当初引以为傲的大楼。之后这里成了卫星电视公司DirecTV的分部,在AT&T电信公司收购了DirecTV后又成了AT&T的分部。但以商业地产来说,这占地5.5英亩,总面积将近26万平方英尺的大楼倒是不错的投资,当年的造价是3500万,造好不久后就以4700万卖给了地产基金,2013年又以7100万卖给了加拿大的地产基金,目前的市值预计已经过亿。
有在市中心大学校区上课的朋友问到底在14街和Larimer上的那个大钟有什麽典故,是不是像美国独立时敲响的费城(Philadelphia)的独立钟(Liberty Bell)一样在科州成为美国一州的时候敲响过。其实读过大钟底下牌匾的都知道,其实这是丹佛旧市政厅大楼(Old City Hall)上的钟,也是大楼在1936年清拆后留下的唯一遗迹,而这大钟现在摆放的位置和后面的露天停车场正式当年丹佛市政厅大楼的旧址。旧的市政厅大楼建成於1883年,原本有四层楼,1901年底的一场大火烧掉了四楼后就只剩了三层,在那场大火里原本钟塔上的钟被烧断后掉到二楼摔烂了,现在的这个大钟是之后重新和波士顿的E Howard & Clock Co买的新钟,也有差不多120年历史了。1894年3月在这里上演过一段市府和州府对峙的闹剧,当年刚上任不久的州长想整治市府贪污腐败的歪风,换掉了和帮派勾结的警察局长和消防局长,但被换掉的市府官员不服气,死都不离开市府,用路障把市政厅围了起来,还召集了自己人到市府周围做保卫战,让州长不得不调动国民兵来清场,在丹佛街头上一步步朝市政厅逼近,眼见情况就要一发不可收拾之际,科州最高法院出面调停,表示州长调动国民兵实有不妥,但的确又更换警察局长和消防局长的权力,给双方都有了结束这场搞到全国街知巷闻闹剧的下台阶。市政厅在1932年搬到了现在在Bannock和Colfax上的新楼后,旧楼就成了丹佛市警局,后来连市警局和消防局都搬出后就清拆了。这就是这大钟的故事
|
Archives
April 2025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