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一个初出茅庐来自罗德岛(Rhode Island)的小记者随着一行金融大亨,地质学家,投资人和政客到赖德维尔(Leadville),考察这个因为银矿出名的科州山区小镇,这小记者把他的所见所闻写成了六篇蛮受读者欢迎叫做“赖德维尔信件(Leadville Letters)”的报导,文章里生动的描述了小镇金迷纸醉夜夜笙歌的繁荣景象,和让人一夜致富和人间蒸发的传闻,也记录了一路上一众人对于这波淘银热的看法和投资的心得,小记者在报导的结尾若有所悟的表示当下炒的火热的矿业股票是不适合普罗大众的风险投资,是要量力而为,做了审慎仔细的分析后才会有利可图,这些股票虽然让人心动,但盲目冒进,在热度过后分分钟也会让人倾家荡产。这一趟短短四天的旅程让这小记者茅塞顿开,发觉在罗德岛没有出头天,报导金融新闻才是自己的方向,二话不说就拉了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小师弟一同到纽约去打拼。但现实是残酷的,但没多久他们就发觉华尔街那些所谓的新闻社,其实都是金融大鳄的工具,为了哄抬股价和打压对手无所不用其极,为了利益丝毫没有新闻道德可言,不愿意同流合污的他们,干脆自己搬了两张桌子开了家新闻社,小有小的做,赚不到大钱,但至少对得住读者也对得住自己的良心。他们依循赖德维尔信件的模式,每天为客户提供两页如实报导金融市场一天动向的新闻纸(The Customer’s Afternoon Letter)。没想到这不偏不倚的新闻社,还真奇迹般让这两个华尔街的初生之犊做了起来,生意蒸蒸日上,脑筋动得快的他们,为了让客户更能够掌控市场脉动,开始用简单易懂的指数来追踪几家成交最活跃的铁路公司的股价波动,看到反应不错,应客户的要求,再接再厉,也依样画葫芦的开始追踪几家工业的走向,反应更是热烈。就这样子,随着要报导的东西越来越多,区区两页的篇幅根本不够,逐渐打出名号,新闻社也越来越有规模的他们,索性自己办了家专门报导财经新闻的报纸,在赖德维尔信件发表后短短10年就在华尔街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对了,说了这么久,您也该猜到这小记者是谁了。那报纸叫做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追踪铁路股的是道琼斯铁路指数(Dow Jones Railroad Average),追踪工业股的是鼎鼎大名的道琼斯工业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那家新闻社叫做道琼斯公司(Dow, Jones & Company)。这小记者叫查尔斯道(Charles Dow),和他一起到纽约的小师弟叫爱德华琼斯(Edward Jones),现在大家都把他们当作股票投资的鼻祖。下次您也能够告诉大家我们科州的赖德维尔小镇和这牵动全球经济的股票指数的关系了。
0 Comments
大家都知道丹佛有个联合车站(Union Station),但很少人知道在不远的的地方还有一个建成于1906年历史比1914年重建的联合车站还久的莫法特车站(Moffat Station)。莫法特车站是昙花一现的丹佛西北太平铁路(Denver,Northwest, Pacific Railroad)在丹佛的转接站,说到这铁路公司,就不能不提丹佛的愚公,一代银行大亨,矿业大亨和铁路大亨大卫莫法特(David H. Moffat)。大卫莫法特从丹佛发迹,他的一生也和丹佛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从当时丹佛第一家银行第一国家银行(First National Bank)的行员做起,在短短的20年,才40岁出头就靠着自己灵活的商业手腕和政商关系当上了这家丹佛最大银行的总裁,也是在他的领导下银行的业务扩及到铁路,矿场,以至于像丹佛电车(Denver Tramway)和丹佛水利公司(Denver Union Water Company)这些基础工程,十足十是当年丹佛可以点石成金的财神爷,他除了是银行总裁外,也曾兼任丹佛格兰德铁路(Denver Rio Grande Railroad)和丹佛水利公司的总裁,他凭借着银行雄厚的资金,纵横政商两界,不但是约翰伊文思州长(Gov. John Evans)的商业伙伴,也是他仕途上的金主,更一手提拔了伊文思州长的公子继承自己的衣钵。莫法特眼见绕过丹佛横贯美国的太平洋铁路(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所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他一生的志愿就是建一条连接丹佛和盐湖城(Salt Lake City)的铁路,让丹佛不要在西部大开发中缺席。但说的容易,实际推动起来却是比登天还难,不但要攀山越岭,还要凿山破石,说是愚公移山绝不为过,也由于工程过于浩大,再加上联合太平铁路(Union Pacific Railroad)的重重阻扰,在银行和丹佛格兰德铁路都打退堂鼓的情况下,莫法特决定放手一搏,独资成立了丹佛西北太平铁路,不能用联合车站,就索性在旁边铺铁道建车站,山开不过去开山,路走到了尽头铺路,就为着一个理念,寸土寸金的把这铁路造了下去,为了这条铁路他耗尽了身家,年过七旬还要到处奔波为铁路筹措下一段路的资金,直到油尽灯枯,死而后已。可惜的是这条铁路始终没有开到盐湖城,最西只到了科州西部的克雷格(Craig),而且在莫法特去世后后继无力,破产重组了几次,到了30年代被丹佛格兰德铁路收购,到80年代再被联合太平铁路收购,饶了一大圈后才完成了莫法特当年的梦想。为了纪念莫法特,科州1922年把为了绕过被称之为天险中天险的罗林斯山道(Rollins Pass)而开凿贯的那条隧道用他的名字命名,这就是科州著名的莫法特隧道(Moffat Tunnel)。莫法特可以觉得欣慰的是,虽然自己和丹佛西北太平铁路早就成了这个城市鲜为人提的陈年往事,但当初他殚精竭虑铺下的铁路直至今日还是连接丹佛和美国西部的重要铁路干线,每一天都在实践着当年莫法特那个痴人说梦的梦想。说回丹佛的那个车站,自从铁路被收购后就没被重用过,主要都是做为仓库和卸货之用,早就没有1906年开幕时的光彩,随着丹佛经济的转型,更处于荒废的状态,1995年的一场大火还把这个老车站烧剩原先的砖头建筑,要不是这里是国家级古迹(National Register),想必早就被清拆了,可能是莫法特在天有灵,在这场大火后,随着棒球场(Coors Field)的兴建和下城(LoDo)的开发,车站周围的土地水涨船高,成了炙手可热的黄金地,2014年开发成了豪华长者公寓(Balfour Riverfront),开放商雀屏中选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愿意把老车站重修,恢复当年的光彩,成为公寓项目的一部分,用另一种方式把这个丹佛唯一留下莫法特痕迹的老建筑保存下去。
明天就是感恩节了,去年原本以为今年感恩节的时候疫情早已过去,没想到科州的疫情还变本加厉,回乡探亲还是困难重重,没这么容易。好在打了疫苗,虽然麻烦,但大家至少可以和久违不见的远地亲友团聚,也让大家更珍惜得之不易和亲友相处的时间。适逢佳节,再和大家重温一下美国感恩节的故事。英美国家感恩节的传统可以追溯到英国十六世纪时英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的宗教改革(English Reformation),那时为了减少大家的负担,英国把95个宗教节日,减少成27个,然后用斋戒节(Day of Fast)和感恩节(Day of Thanksgiving)来取代被减掉的节日,但刚好英国有几场的灾难都发生在斋戒节附近,而不少值得庆祝的好事都发生在感恩节附近,所以久而久之大家就把感恩节当成了一个蛮吉利的日子。美国庆祝感恩节的传统据说可以追溯到1621年从英国来到美洲大陆的清教徒在麻省普利茅斯(Plymouth)举办一连数日的感恩狂欢庆祝。其实在美国建国前,感恩节一直都只是一个宗教节日,一直到1789年的11月在华盛顿总统(Pres. George Washington)的提倡下,感恩节才变成了一个比较有平民化的节日。虽然美国的感恩节都在11月左右,但一开始各州各异,没有个统一的日子,直到1863年林肯总统(Pres. Abraham Lincoln)有鉴于让不少家庭妻离子散,分崩离析的内战,为了凝聚国人的向心力,安抚日益不安的民心,才把这个感恩节定于十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而罗斯福总统(Pres. Franklin D Roosevelt)为了让商家有更多时间为节日做准备,又在1941年再把这节日定为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一直延续至今。您知道吗,在二十世纪之前,感恩节其实不是像现在一样大肆庆祝的,顶多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但随着美国生活水平上升和人口倍增,许多新移民把庆祝感恩节当做美国化的重要一环,也让庆祝感恩节变得越来越讲究,越程式化,在感恩节的餐桌摆上一只大大的火鸡,配上蔓越莓酱,土豆泥逐渐就变成迈入小康社会的丰足象征。用盛产又大只的火鸡来庆祝这个节日,既划算,又能够让大家吃的饱饱的,而用同样盛产的蔓越莓和土豆做配菜,又好吃,也合算。大家除了在感恩节感激上苍这一整年来让大家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家宅平安外,也提醒大家知足常乐,感念在这一年里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在这里和大家分享美国插画大师诺曼洛克威尔(Norman Rockwell)在1942年到1943年间为星期六晚邮报(Saturday Night Post)所绘的几幅和感恩节有关的封面插画,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感恩节阖家快乐,安康。
今天晚上地方台的新闻上有一段关於丹佛中国城正名活动的报导,在新闻片段里看到了一幅中美俱乐部的牌匾,回忆起了这个早期华人组织的那一段辉煌史。中美俱乐部是由本地华人社区的闻人,曾任黄氏宗亲会会长的黄国光先生(Herbert Wong)在创办的,黄国光先生的太太是在州议会有彩色玻璃几年的科州第一代华人,在中央城(Central City)发迹的陈林新(Chin Lin Sou)的孙女,她母亲的袁琼台的嫁衣目前还在科州历史博物馆(History Colorado Center)展示,黄国光先生也是那时科州餐饮业的翘楚,他经营的新中国大酒楼(New China Restaurant)从1948年开始每年的春宴总是冠盖云集的城中盛事,几十年来不少的科州人都是经由新中国和中美俱乐部的活动才认识和接触到本地的华人和中国文化,到了八十年代,随著老一辈侨社长辈的逝去,许多曾经肩负文化传承和联系感情的传统侨社都开始式微,取而代之是在美国开放移民政策后一波波新移民的社团,周而复始,薪火相传的在不同的时代用自己的方式,在科州这片土地上留下华人的足迹和贡献,把华人的历史延续下去(说些题外话,您知道中美俱乐部的旧址是在哪里吗,当然不是在新中国大酒楼里,那是办宴会用的,中美俱乐部的旧址在1933 Larimer Street,这地址不少华人应该都觉得蛮熟悉的,是现在市中心有许多华人长者居住的夕阳楼(Sunset Tower)旁边的露天停车场,新中国大酒楼的旧址就在离州府大楼不远的732 E Colfax Avenue,Argonaut酒庄隔壁,无独有偶,也是个露天停车场) |
Archives
August 2024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