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在市中心九街(9th Street)和施佩尔大道(Speer Blvd)的交口,曾经有一家丹佛最著名的中餐食肆,莲花苑(The Lotus Room),对于许多老丹佛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和认识中国美食的地方,而大家也记得餐厅老板方先生方太太不时还会出来和客人们寒暄,问大家最近如何,菜好不好吃。但有些人应该会注意到在屋角常常坐着一个穿着西装的老先生,泡着一壶茶,坐在一旁慢慢品茗,仿佛在冥思着什么,相熟的伙计叫他吉米(Jimmy),更多人叫他陈先生,他是方太太(Mrs. Fong)埃丝特(Esther)的老父亲,他叫陈文亮(James Chin),是陈林新(Chin Lin Sou)的大儿子。和领导丹佛中国城将近三十年的弟弟陈全(William Chin)相比,陈文亮相对低调许多,总乐于做个副手的角色,他曾经在科泉(Colorado Springs)著名的鹿角酒店(Hotel Antler)做过大厨,也担任过政府的翻译官,而在弟弟在三十年代过世后,更扛起做为丹佛华人大家长的责任,为本地的华人排忧解难,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这里华人的发言人。在不少次的访谈里,吉米不厌其烦的向记者们述说这里已经日渐凋零的华人的故事,他的父亲和许多其他当时的华人一样,在完成太平洋铁路后陆陆续续的来到了这个淘金小镇,希望也能够闯出一片天,但事与愿违,其实更多的人做了洗衣工,开了洗衣店,兢兢业业的在过日子,虽然那时许多本地人还是对生活习惯和文化迥异的华人带着异样的眼光,报纸上描述的是堂会火拼,罪恶渊薮,把啤酒花巷中国城当成常人止步的三不管地带,但其实华人的生活是蛮有规律蛮守规矩的,在烟馆里一块钱可以抽个一个小时的大烟,在小店里也可以买个字花试试运气,羞涩的妇女出门总不时拿着把折扇遮面,而鲜有华人拿政府救济,反而更多的是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随着淘金热的减退,反华暴动排华法案的推行,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还留在丹佛的华人已经寥寥可数,在中国城更多的是废弃的店铺和萧条的街道,以至于到了四十年代就算几经斡旋,中国城没有逃过被清拆的命运,关于啤酒花巷和中国城的故事,大家只能够从吉米说不完的故事里窥视一二,在莲花苑的美食里重温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陈文亮,吉米,在1966年过世,享年79岁,随着他的辞世也为从万人空巷的婚宴到满目疮痍的废墟,见证了科州华人一个世纪兴衰的陈家第二代写下了句点。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Archives
March 2023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