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8月一位87岁的老人家在奥罗拉的一座老人公寓静悄悄的离开了人世,这位老人家看起来像个欧洲老太太,不时从她的单位里会传出留声机里悠扬的音乐,老人家话不多,邻居说她好像住在丹佛已经蛮久的了,还曾经在大学里教过古典音乐,常常会有叫她教授的学生到这里向她嘘寒问暖。老人家叫做安东尼亚布丽可(Antonia Brico),她是一个指挥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去年的一部荷兰电影“首席指挥家(The Conductor)”,在老人家去世了快30年后,才让大家重新认识她已经尘封多年的那一段陈年往事。20世纪初封建的古典音乐界几乎看不到女性的踪影,传统和意识形态让大家认为女性只适合在家里相夫教子,许多有才华的女性也因此被埋没一生。安东尼亚布丽可就是一个不甘于社会枷锁和人们的非议,用自己的才华证明女性也能够成为杰出音乐家的例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为她不懈的努力和推动,她如愚公移山般的渐渐改变了大家的成见,也为而后一代代女性承先启后的在古典音乐界发光发热创造了契机和曙光。布丽可6岁时就随养父母从荷兰移民到了美国,很小就展现了她对音乐的兴趣,在高中和大学时期也都是就读和音乐相关的学科,但那些年在美国,女性能够在这个行业出头的基本上寥寥无几。不愿为向现实低头的她远赴重洋到民风相对开放的欧洲深造,瑕不掩瑜的才华被德国国家音乐学院(Berlin State Academy of Music)破格收录,成为该校指挥硕士班的第一位美籍学生。从1930年起布丽可就开始在各大乐团里崭露头角,30年代,她先后成为德国柏林爱乐乐团(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旧金山交响乐团(San Francisco Symphony),德国汉堡爱乐乐团(Hamburg Philharmonic)的指挥,到了1938年,她更成为了纽约爱乐乐团(New York Philharmonic)第一位的女性指挥,翌年在纽约世界博览会(New York World's Fair)上指挥联邦交响乐团(Federal Orchestra)演出,之后她在欧洲各国的巡演也得到了满堂彩,被芬兰音乐大师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邀请去指挥赫尔辛基交响乐团(Helsinki Symphony Orchestra),誉她为当时首屈一指的指挥家都不足以形容她的风采,成名更远早于后来同样是以指挥而来声名大噪的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1942年在二战如火如荼,古典音乐式微的时候,她搬到了丹佛,希望在这里播下音乐的种子,帮助像她当年一样怀才不遇的年轻音乐家。她把后半辈子全部贡献给科州,在这里创办了巴赫音乐社(Bach Society)和女子弦乐团(Women's String Ensemble),1948年成为了丹佛社区交响乐团(Denver Community Symphony)(丹佛爱乐乐团(Denver Philharmonic)的前身)的指挥,1958年到1963年到波德爱乐乐团(Boulder Philharmonic Orchestra)做指挥,在那个时期几乎所有丹佛古典音乐界的后起之秀都曾经直接和间接的在大大小小的乐团里如获甘霖般的接受过她的指点和教诲。她过世后葬于里德顿(Littleton)的教堂山纪念墓园(Chapel Hill Memorial Gardens),在她的墓碑上还竖立着一座她的白色塑像,供后世敬仰。1987年中国著名的女性指挥家郑小瑛到丹佛探访老人家时,85岁布丽可的一番话也能够带出她一生在兹念兹的遗憾,她问道“你们中国有没有歧视女性指挥;在美国,对女指挥有很深的偏见”。声名如布丽可至终都有如此深的感慨,更何况是一些默默无闻的音乐人呢,也更显得今日古典音乐界百花齐放的难能可贵和得之不易。您现在也知道曾经有过这么一位举世闻名的音乐家,在丹佛留下了她的足迹。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Archives
March 2025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