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吴纪珍女士分享短文新作“春江花月夜 - 唐代 张若虚”
父亲常跟我说:「唐诗宋词要常常诵咏,自入其境,超越时空。」春江花月夜是由唐代诗人张若虚 (660 -720年)所作,他是扬州人氏(今江苏扬州),生平事蹟不详,按照『旧唐书』的记载,他曾经担任过兖州兵曹的职务 (现今山东省济宁市,唐代时管兵士等的官员)。唐中宗神龙年间(705-707年),约1300年前,张若虚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人以文辞优美著称於世,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然而张若虚的诗在『全唐诗集』中仅存2首,与诗仙「李白」的900多首流传下来的诗数相比实在无法比拟。 然而张若虚所作的这首『春江花月夜』却被世人称为 “孤篇盖全唐”,一举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此诗原文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裏,何处春江无明月! 江流宛转绕放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臺。 玉户簾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閒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日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乡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琴满江树。 译文: 春天江中浩浩荡荡流动的潮水,几乎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冉冉升起,好像与潮水同时间湧现出来。 月影波动在江面上,处处江河都伴有明亮的月影。江水湾曲绕著花草丛生的原野潺潺流动,朦胧月光下的花林看起来像似珍珠般闪闪的白霜冰珠;天空中月光里感觉不到飞落的霜粒,江边的白沙渗入月色亦难以辨识。江水、月空自成了同一色调,宁静得感觉不到一丁点的尘埃,只看到一轮明月孤悬在半空中。 江边上是谁在最早之前看到这轮明月?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个年头开始照到人类呢? 人生一代接一代无穷无尽,只有这江上的月亮年年都一层不变。 不知江上的月亮此刻在等待何人,却只见长江水不停地向东奔流。 天涯遊子如白云般缓缓地飘离,留下相思的妇人久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一地名,又名 “双枫浦”,现於湖南省浏阳县的南边)忧鬱寡欢。 今晚又有哪一家的遊子坐在小船飘流,月光又照在哪一些情思女子们的阁楼上呢? 可怜楼上徘徊移动的月光,映照著空寂的闺楼与梳粧檯。 这月夜增添了无尽的相思愁,华丽闺房中的门簾,怎麽卷也卷不去这片月光。 即使在擣衣石板上用棍棒使劲也拂不去,相思愁正如月光无所不在。 此时的两人身处天涯海角,只能在夜裏同时仰望月亮,郤无法对话,真希望能追逐照耀著您的月光,那该有多好? 送信的鸿雁能够飞翔千里,我却不能随著月光到你身边。 如何能将情意传送给您呢? 江面的鱼龙潜跃入水,波波的涟漪形成的水纹瞬间消散,正如我对您的支字片语无由递送一般。 昨晚做了一场梦,梦中閒静的水潭上片片落花飘坠。 美好的春天已过半了,就像我的青春年华随之逝去,然而夫君仍未回乡。 这长江东流的水彷彿也流走了春光,水潭上的月亮终究要向西边沉落,落花与落月啊....,美好的事物都有穷尽的一天。 当月亮缓缓下沉,最後在海雾中忽隠忽现,你我两人,一个在北方的碣石(今河北省昌黎县北边),一个在南方的潇湘(今湖南省永州市),距离无限遥远。 在这样的夜里,不知还有几个人能乘著这黯淡的月光回乡呢? 但见那西沉的落月似乎在摇弄离别人的情愁,就连江边的树林都浸入那份深情的感伤.....。 从张若虚这首36句的长诗,诗中有画,语中有境,能让读者看见了1300年前那一晚美丽动人的花月夜,ㄧ同沉醉在无限的大自然中,也体会到江山风月中的人儿渴望永远的团聚与幸福,却偏偏无法达到愿望般的失落。 此情可谓凡人皆有,正如北宋欧阳修在「玉楼春」ㄧ词中所说:「人生自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此诗前半部写景,字里行间用字高明巧妙让读者有很多想像空间与身入其境的感触,最後「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想互交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ㄧ首不朽的名作! Comments are closed.
|
Archives
January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