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吴纪珍女士分享短文新作“京剧与台湾戏剧”
台湾戏剧有传统戏剧和现代戏剧,传统戏剧有「歌仔戏、南管戏、北管戏、高甲戏、四平戏」。在台湾发展的各地大戏有「京剧」(平剧)、「崑剧」、「豫剧」等,客家有客家采茶戏、客家大戏,民间小戏有竹马戏、车鼓戏;民间偶戏有皮影戏、傀儡戏、步袋戏(掌中戏);说唱艺术有「双潢和相声」。现代戏剧就是目前流行的舞台剧和儿童剧等。但是影响我最深的应该是京剧,京剧又称为京戏,在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以及现在的台湾又称为平剧,之後订为「国剧」。京剧在19世纪中期融合了徽剧、汉剧并吸收了秦腔、崑曲、梆子、弋阳腔等艺术优点,在北京形成。京剧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台湾目前主要有四大京剧团:国立国光剧团、台湾京崑剧团(原国立复兴国剧团、国立台湾戏曲学院京剧团)、台北新剧团(李宝春主持)、当代传奇剧场(吴兴国主持)。经常固定演出京剧场地有四所:台湾戏曲中心、复兴剧场、碧湖剧场和台北戏棚,除此,以上四个剧团每年不定期於国家戏剧院、台北市中山堂、台北市艺文推广处城市舞台、新舞台等场所进行大型公演。因爲两岸都有京剧迷,这项古老的传统艺术已有200年历史,且两岸各有千秋,「大陆保留传统的京剧,台湾则有许多新编京剧,融入本土元素,非常活泼」,因此京剧成为两岸文化交流搭桥。 北京剧院是大陆规模庞大、具有深厚艺术底蕴的国家级京剧团,拥有良好传统,举凡ㄧ代名角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人,皆是北京剧院的奠基人。2018年9月10和11两日该剧团在台北市政府和13日在台中市中兴堂分别演出,选派23名优秀中青年演员,为台湾观众呈现各种京剧派流、行当的表现,演唱内容包括「深夜沉」、「锁麟囊」、「霍小玉」、「穆桂英掛帅」、「空城计」、「望江亭」、「打龙袍」、「周仁献嫂」、「状元媒」、「锁五龙」、「霸王别姬」、「苏小妹」、「飞虎山」、「谢瑶环」等。 京剧在台湾1960 -1970 年代达到高峰时期,其间,父亲在我3岁到7岁就学之前,每逢假日就带著我到台北市中华路的国军文艺中心看京戏,父亲和当时与并列台湾四大老生的胡少安、周正荣、哈元章、 李金堂们的年龄相仿,都是那一代因国共内战由大陆来台的一群中国青年人,由其是胡少安纵横菊坛近50年,於2001年过世,在我的记忆里满满都是他的戏码;还有被推崇为「一代青衣祭酒」的顾正秋剧团,至今拜赐网上YouTube 的视频,每天早上我都可以再看到这些已仙逝多年老前辈们的戏码,越看越入味。因爲离开了台湾34年,我能带走的京剧记忆就是1949年从大陆来台的第一代京剧宗师辈们的演出,也是父亲和我半世纪多前的看戏回忆录,或许是即将进入一甲子年龄的我,昨天看了一齣由胡少安弟子唐文华所演的「关羽守麦城」,简直是欲罢不能!戏剧描述於建安24年12月关羽北伐时遭东吴突袭,退守麦城,最後全军覆灭。一段的历史战役故事在舞台上栩栩如生,脸谱和道具加上鼓声和唱板,演员们的挥刀翻跳,不自觉地我和视频中舞台下的观众们一起拍手连声叫好!听著剧中人物豪情万丈的唱调,自然跟著模仿一般。 本来京剧自1949年在台湾开始办学授课,男女反串普遍化,所以我从小在眷村每次和父亲看完一齣京戏,回家就搬弄一番,因此!每次从高雄南下台北公演「老旦」一角的湖南省吴楚山伯伯总是耸恿父亲让我去上「复兴剧校」,爸爸总是回答:「喜欢就做戏迷,瞧她那个样子儿,怎吃得了苦,光是一个跨腿动作肯定让她哇哇大叫!」。父亲还真是「知女莫若父」,我还真是心不专,一下子用闽南语模仿歌仔戏,一回儿又玩起步袋戏(掌中戏),只要是地方戏曲,样样玩! 然而,台湾的京剧观众大多是外省人,无法与当地人文化相互融合,闽南族系後裔依然流行看歌仔戏、布袋戏、闽南语、国语连续剧和国片电影,加上老一辈的外省人逐渐凋零,京剧由於失去了忠实观众而在台湾开始没落。为了保留住传统艺术,国家剧院和国立台湾戏曲学院仍然进行京剧的保存、传承与推广工作,并经常公开上演。京剧与其它地方戏剧最不同和引人注目当然是它的脸谱和保留明朝服饰的特点,除了「唱、唸、做、打」;唱腔以二黄腔和西皮腔爲主。文场主要以京胡、京二胡、月琴、弦子、笛笙、唢呐等;武场有檀板、单皮鼓、大锣、铙钹、京锣等,还挺讲究的。难怪父亲在刚开始带我去看京剧时都是一边看一边解释,让我在半世纪後能「看得懂」京剧,还看得全神贯注,不亦乐乎!虽然自己早已年过半百,一听到京剧,脑海里马上浮现出国军父亲年轻的身影,他牵著幼小的女儿上京剧院,解释各种道具、脸谱、唱腔等,那年幼的小女孩怎麽也不会想到将是年近60岁的今日,京剧对她依然是这麽地动人与玩味十足......。 台上3分钟,台下10年工。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準丢。 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 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五人能当千军万马,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叁分扮相,七分眼神。 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Comments are closed.
|
Archives
August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