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吴纪珍女士分享短文新作“千禧世代”
千禧世代又被称为Y世代(Generation Y or Millennials), 千禧世代正以其迴异於上ㄧ世纪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主导著新世纪代的生活,而这一群人指的就是1984年与之後出生的人。这些人在上一世代人的眼里是很难管理,我行我素、自我感觉良好和对工作的不定性。根据台湾内政部统计,台湾千禧世代大约有769万人,占人口的32%左右,是生产和消费力最旺盛的一群人。在经历过2000年第一次政党轮替和2014年太阳花学运之後,台湾的千禧世代除了改变台湾的命运也几乎掌握了台湾的未来。美国白宫的研究也指出,美国千禧世代也占了总人口的叁分之一,这世代把网路当成阳光、空气、水,是史无前例的多元种族、低收入和高学历族群,这些人生在一个「满手烂牌」的时代,透过网路生活之中,包括在脸书(FB)里的自拍或是Line 和WeChat 里面成千上万条五湖四海的对话,以及网路上充满酸味和挫折的留言与回应,渐而形成了一个越来越快速而廉价的社会,越来越多意见和衝动的世界环境。 笔者的女儿是千禧世代的一员,托女儿的福,偶尔和一群千禧世代的年轻人们用餐,听著他们谈话的内容,虽然大家都算是大学毕业甚至有些拥有硕士研究所学历,年薪在4万-8万左右,这些背负学贷、房租、车贷及生活费用等的年轻人们总是月不敷出。 「云遊四海」是共同的梦想与爱好,一谈到世界旅遊个个眉飞色舞,非常兴奋!都想趁年轻和体力充沛时享受人生,也好「青春不留白」,别来个「老大徒伤悲」。这是一个别於他们父母辈的年代,70% 以上不是含著「金汤匙」也是含著「银汤匙」出生的世代,从父母辈那儿大多有些房产继承,再加上少子化,更是以享乐至上为原则。问他们为什麽不积极存「退休金」好未雨绸缪,他们的回答是:「通货膨胀存不了钱,加上企业现实,每年年底数据不佳随时裁员,工作没有长久性。我们这一代重视的是每日的『生活』。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最好是每一两年能到不同的城市或国家工作,体会新鲜事物,增广见闻。」这些都是已经27、28岁年龄的千禧儿们,对自身所面对的职场和生存条件冷暖自知,身为父母辈的我除了感慨,更不忍心用「想当初我们这一辈是如何打拼,上山下海,过五关斩六将.....」类似这一套老掉牙的训语用来教导他们,更何况现代是此一时非彼一时、昨是今非的时代。 根据高盛「千禧世代研究」报告指出:千禧世代出生於快速变动的时代中,其消费型态与过往的世代大相径庭,相较於买「东西」,反倒消费在结合社交生活与亲身体验的「休閒活动」正逐步崛起。在各式的休閒活动中,旅遊尤其是一大重点,美国的千禧世代认为旅遊是个人成长中的大事,甚至比加强亲友关係更为重要。他们十人中有六人宁愿把钱花在体验上,而非物质上,所以这群消费者对「拥有」物品的必要性正在下降中,毕竟透过「体验」、「共享」、「租赁」、「交换」等方式都可以满足所需。千禧世代并非不肯花钱,而是在爆炸资讯和各式消费方式的「训练」之下,他们对於消费更加理性,对价值衡量更加精明。 「世代交替」是必然的现象,千禧儿们正精力旺盛地迈向舞台中心,舞著他们日正当中的交响乐团,不知曾几何时,笔者的世代以渐渐往舞台边缘靠齐,想握住青春的尾巴摇首弄姿舞出自在的灵魂确被千禧儿们嘲讽为「大妈广场舞」,想发表一些意见,千禧儿们以怪异的眼神瞄过一眼总认为咱们是「过气英雄」何能称「勇」,对科技资讯和网路运用既够不上半调子又很不上道。如今在网上购买的电脑产品,笔者都要以金钱贿络千禧世代的女儿安装和教导如何操作,不禁感叹:还是当年咱们的时代好,学起任何事物得心应手,哪哩像现在的千禧世代,让笔者有一点力不从心的感觉!时代的变迁是无止境与变化多端,很难想像再30年後这些千禧儿们又将面对什麽样的处境? Comments are closed.
|
Archives
January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