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吴纪珍女士分享短文新作“武汉 - 华夏的人文历史重镇”
武汉市古有夏汭、鄂渚之名。 其最早的传说是有关於大禹曾在此治水成功的故事,至今武汉的汉阳江边的禹功矶上建有「禹王庙」,在黄陂区发现距今约3500年前的「盘龙城遗址」,是保存完整的商朝古城之一。 春秋战国时代,武汉属於战国七雄的楚国範畴,留下遗蹟传说。 『列子.汤问』所记载的俞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 锺子期,楚国汉阳(今武汉蔡甸)人,到现在,汉阳仍存有北宋留下的古琴台、锺子期墓等建築遗蹟和「琴断口」等历史地名,武汉也因此被称为「知音」故里。 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武汉新洲地区文化昌盛,成为「儒家」重地之一。 『论语』载:「孔子周遊列国至楚国时,使『子路问津』於长沮、桀溺」。 西汉时期有庶民在邾县(即新洲区)孔子山掘出一块石碑,上刻「孔子使子路问津处」八个秦隶大字,「淮南王刘安」逐就地建庙徴召学士讲学,是为「问津学院」,被喻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大学」,在历史上曾与「嶽麓书院」、「东林书院」等齐名。 东汉末年军阀刘表命令江夏太守黄祖在现今的汉阳月湖附近建立「却月城」和东吴孙权於223年在今武昌蛇山所築的「夏口城」;「却月城」是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址,而孙权築夏口城时,在蛇山附近的城墙上修築了一座瞭望塔,这便是後来举世闻名的「黄鹤楼」。 208年,武昌附近的赤壁(今咸宁亦壁,有一说是在江夏区赤矶山)曹操军与孙权、刘备联军爆发「赤壁之战」。 222年,为了对抗曹魏入侵,孙权在武昌(今日的鄂州)设立都城,265年至266年,孙吴曾将首都迁於此地,使武昌及周边第一次成为中国重要的政治中心。 南朝时,夏口城扩建为「郢州城」,成为郢州的治所。 隋朝时把江夏和汉阳县分别以武昌,汉阳为治所。 唐朝时江夏和汉阳分别升格为「鄂州和沔州」的治区,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 期间,武汉经济文化逐步繁荣,成为文人墨客的汇聚之地, 其中,位於武昌长江之滨黄鹄山巅的「黄鹤楼」被崔颢、李白、白居易、王维、刘禹锡、苏轼、陆游、黄庭坚等无数唐宋诗人吟诗颂讚,一时之间,使武昌成为中国南方文化的重镇之一。 其中,崔颢所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叁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使黄鹤楼名扬天下,是李白的另外一首『黄鹤楼闻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武昌自元、明、清630多年的三个朝代里都扮演著经济、金融、工业、交通、文化极其重要到位置,1911年「武昌起义」诞生了「中华民国」,之後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和「汉口」两市合併作为首都,并订名为「武汉」。 武汉的掘起引起世人对其前景的高度关注,孙中山百年前在『建国方略』中写道:「武汉者,指武昌、汉阳、汉口三市而言。 此点实吾人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系统中心,而中国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也。 三市居民数过百万,如其稍有改进,则二、三倍之,决非难事。 现在汉阳已有中国最大之铁厂,而汉口也有多数新式工业,武昌则有大纱厂。 而次外,汉口更为中国中部、西部之贸易中心,又为中国茶之大市场。 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四省,及河南、陕西、甘肃三省之各一部,均恃汉口以为与世界交通唯一之港。 至於中国铁路既经开发之日,则武汉将来」更形重要,确为世界最大都市之一矣。 所以为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1949年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汉口市区,次日分别进入武昌市区和汉阳县,至此,武汉叁镇均由解放军接管,22日中国共产党成立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将武昌市、汉口市和汉阳县合併成为「武汉市」,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 武汉市目前是4个深圳市的面积,是8个香港的面积,80个法国巴黎市区面积,14个南韩首都首尔的面积.....。 笔者虽然於2002年亲自捧著国军父亲的骨灰返回河南潢川的故乡,回程在武汉伫留二日,也有幸到黄鹤楼上远观浩瀚的长江,不知不觉吟起南唐卢郢的「黄鹤楼」诗词 :「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千载倚江城。碧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叁峡声。柳岸西州供聘望,草芳南浦遍离情。登临一晌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宋朝范成大的「黄鹤楼」:「谁家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遊。 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唐朝居易的「黄鹤楼」:「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 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唐朝王维的「黄鹤楼」:「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虽然因为近代史因素,吾辈非生於神州大陆,更无缘常望「黄鹤楼」与「江城水」,但总能从历朝历代文人的诗词中体会到「武汉」极美的华夏人文和历史....。 Comments are closed.
|
Archives
March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