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纪珍女士的短文新作,“王寅时 - 我的孔院国画课同窗”,王奶奶也是我的忘年好友,王奶奶在新年同乐会上忙东忙西的身影犹新,声音似乎还在耳旁萦绕,但斯人已逝,希望王奶奶一路好走,我也会永远记得这位慈祥老太太那和蔼可亲的笑容。
漂泊的人生如鸿雁奔波,雁迹之处遍地思愁。我和王阿姨在丹佛市中心孔院上国画课大约有一年半的时间,每个礼拜二从早上10点到中午12点,我总是爱挨著王阿姨坐一起,她话不多,总爱笑,笑起来一对眼儿眯眯的,她除了问老师一些笔墨画法,与同学们交谈也不多,我不问她不答,我一问她必答,但是仅止於一问一答就没下文了。所以对王阿姨的印象就是一位年过八旬的长者上课特别专心,带上笔记,一笔一划的记录著。隔週同学们把在家练习的国画作品拿到课堂请老师指点,别人都画上一张或两张,王阿姨却缴叁张!正好补足我的缺失因爲我一张都不缴。王阿姨的画笔很细腻,不管是画鸟或是画猴,她非常尽心尽力地画像画巧,也非常有构思,有时画製成小型卡片或绘图可以相送给朋友。王阿姨和我父亲那一代民国知识份子一样,很怕麻烦任何人,求知慾强,个性独立,几次我要义务开车载她回家或下课一夥去吃饭她都感谢地婉拒,看著她矮弱提杖的身影慢慢步出课堂,我从未认真想过这一位好学用心的长者是什麽样的一位人物,她总是静静的来上课,默默地离开...。 2018年5月23日,王阿姨过世了,告别会6天後举行,两个星期前她刚过完86岁生日,照片上看她站在蛋糕前还眼眯眯地笑著。在告别会上,家人朋友依依不捨含泪断肠,我却在极短暂的国画课记忆里寻找王阿姨的踪迹,她的画,她那静坐在我身旁的侧影,拿个小饼干给她,她感谢一笑,拿杯茶给她,她连声「谢谢」後又专心听课。在两小时的告别会上,我才第一次认识到王寅时阿姨的一生,也是最後一次。她的一生从民国1930年代到共和国建立後,成长中伴随著长年的战争动乱,先後和家人在天津、吴锡、重庆、上海、北京几个城市生长。於1950年考上北京大学医学院。她在1960-70年代和成千上万的知识份子一样在共和国统治下被下放支边,热心全力帮助病人,80年代改革开放後,王阿姨在教育部的卫生部考试被选拔出来作爲第一批中国优秀学者来美国加州旧金山大学医学院学习电生理和超生心动,并接连发表了四十多篇中英论文。哇!在告别会上,我看著王阿姨的黑白照片从幼年到青壮年,到最终的老年,原来她对生活中的学习与欣赏是这麽地热爱,她弹钢琴、唱歌、閲读直到老年习画,至始至终的学习,让生命发挥到极至! 去年的冬天,我上课心不在焉,问她:「怎麽穿这麽厚的衣服?可以把外套脱下来好轻松习画。」,她说:「怕冷!自从几年前生了一场病,掉了20几磅後就怕冷了。」有时听到课堂同学愇玲甜嘴儿对王阿姨叫著:王婆婆这儿那的...,很顺畅让我有一点儿吃醋,因爲她们都是在大陆土生土长,而我在在台湾出生长大,照理说习惯叫王寅时阿姨「王妈妈」才感觉亲切,但是两岸叫法不同,我也就不能这麽称呼了。其实「王妈妈」在孔院国画微信团组是很活跃的,常常看到她在微信发文章供组员欣赏。 在告别会的最後,大家一起唱王妈妈最爱的一首歌 - 鸿雁,除了「鸿雁」,她也喜爱「梁祝」.....。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懮伤。 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 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歌声远,琴声长,草原上春意暖。 鸿雁,问苍天,天空有多遥远,酒喝乾,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 唱著唱著,我突然间为这首歌动容,这首歌不就正唱出这世纪初多少中国百姓的一生如「鸿雁」吗?我已过世多年的大陆河南父亲如果仍活在世上,这首「鸿雁」足已让他嗺泪思乡,恨不得魂归故土。与王寅时妈妈的短暂缘份如宇宙间流星刹那相互穿梭而过,在最後的告别会上才晃然觉悟到「似曾相识」。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爱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驈。 先秦诗经 佚名 Comments are closed.
|
Archives
November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