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协会的吴纪珍理事又有怀念当年台湾眷村的新作了,在此和大家分享。眷村孩子们的天地
去年回台北,在101大楼隔壁的信义路上保留了一小部份“眷村露天博物馆”。进去看了一下,觉得时代已转变到人事全非.... 在丹佛家的住处遛狗时,偶尔看到美国孩子在自家车库边用粉笔画出一格格的的“跳房”游戏,用一脚跳单格,两脚踏双格,跳到底转回跳。这个游戏在1966 - 1976年的眷村里可是疯迷极了。也就是我5岁玩到12岁的游戏之一。当时的儿童团体游戏有:冲关,骑马打战,跳马背,打垒球(砖块当垒,赤手当棒),沙 包,踢毽子,跳绳,大风吹....眷村的大门口路上被孩子门用红砖当粉笔涂鸦成一圈圈,一横一竖到处都是。记忆里就是从早玩到晚,全是户外活动。那时小孩 吃饭真不重要,在纱窗门口叫人的玩伴比我爸做的“番茄蛋包炒饭”重要得多;老爸那个年代在担心大陆河南老家正经历风雨批斗的文化大革命,我们眷村的孩子们 只顾玩得天昏地暗,最好玩到凌晨。 早晨一辆辆的墨绿军用车会到眷村来接军官们到宪兵学校上班,我五岁前母亲在宪兵学校开了个“福利社”,把宜兰尚未出嫁的小阿姨带来看店,从乡下到台北的黄 秀珠阿姨总爱穿我妈的高跟鞋;我妈挺能干,除了开店还叁加由蒋宋美龄开办的“妇联会”,帮国军缝制军衣,内裤。到宪兵学校得搭36路公车,学校里面有练日 本剑道武术,围棋社,练枪靶场....妇联会裁缝军衣的地方离宪兵学校不远,每当母亲在裁军衣的时侯,我在儿童室也乐得开心,有牛奶和饼干吃。眷村除了大 门口有较宽的路子,两侧旁房子后头的小道就像大陆北京里的胡同巷子,邻居间借盐借醋很方便,每户人家都有4到5个孩子,取的命字也怪,从大宝,二宝,三 宝,四宝到五宝;蒋介石说三年反攻大陆,等到对岸试爆原子弹成功,自知无望,就说:让台湾作三民主义模范省吧!于是那些在眷村被自己父母命名的孩子们如 “光复”,“复兴”,“定中”,“定国”等都代表那个时代国军想打回打陆的历史心情。女孩被命名为“念慈”不少,就是怀念大陆的老母亲。我的名字听我爸 说,在急诊室生下来,老爸当时的魂都还没搞定,医院马上要登记女婴名字,就索性把“急诊”改成“纪珍”,实在是没什么意义。 农历新年是眷村孩子的最爱,除夕夜大家都睡不着,等着发红包,穿新衣,新鞋和带新帽,新年年菜总是有鱼(年年有余),有饺子(元宝),卤牛腱,火锅,然后 家家户户放长鞭炮,批哩花啦,碰碰呛呛的响ㄧ整晚。初一晨起,满地碎鞭炮纸头儿。 午时,武狮,龙队,踩高敲通通上场,我个头小,特怕武狮,那个拿着扇儿耍狮的大个头,带上古代童子头罩的家伙真吓人!还有那个男扮婆装,在腰上绑个老太婆 上身假人像,自己扮个娃娃样,腰被后绑个娃娃脚,自己两条腿湾湾地移动着真让人看了傻眼。 ..........这些都逝去了。算是过眼云烟吧!老天真公平,每个人都他曾经处的时代,光阴过去就成了永不抹灭的回忆。台湾的眷村文化随着城市现代化也ㄧㄧ被拆除,下台鞠躬。人生如此,朝代如此,历史的笔从不间断的写的着,陈述着,又能奈何?!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煞人。 思还故里阁,欲归道无因。 Comments are closed.
|
Archives
September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