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十五都拜拜!叹为观止的台湾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基本人权,宗教自由一直是人类不惜洒热血,抛头颅追求的目标,而今更被视为民主的指标。 台湾就宗教而言,可说是个“超”自由的地方,很多外来的人士,看到台湾对宗教的热诚,各宗教间的包容,几乎均以“叹为观止”来形容,而表示羡慕及敬佩。 中华民国宪法明文规定,充分尊重宗教自由。除非是为非作歹以宗教为幌子的假宗教,邪教……各宗教百家齐放……就有很多外籍朋友问过我同样问题:为什么很多家庭,公司行号……每月都有两次的拈香拜拜(应指的是农历初一,十五)从未间断,员工,家人齐拜。是信什么宗教?拜的是什么神?天主?基督?阿拉?还是释迦牟尼?信的如此虔诚,拜的如此乐此不疲? 台湾从两蒋威权时期就是如此开放……如今更是百无禁忌。最“夯”的一句话“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足以形容台湾对宗教信仰的态度。您想信谁?您想拜谁?悉听尊便。有道是台湾寺庙之多,三步一座庙,五步一个寺……天主教,佛教,基督教,道教,回教……更难得是都能和平共存,各拥信众,而今万教归宗,存异求同,交流热络……目的只有一个,共同为促进社会和谐尽份心。 台湾信这么多神,姜太公厥功甚伟,民间章回小说封神榜,说的就是姜太公封神的故事,到处都有神祇就是从他老人家开始,连厨房,厕所都不例外。而今这就成了台湾宗教众生相,只要有功社稷,人类就可列为神,就可供奉,就可拜;有战功的,奉有将军庙专祠。北海岸十八王公庙,香火尤其鼎盛。门口的石头也是神,尊为“石头公”,“不敢当“。但最多的神庙拜的是土地公。土地公有如今日的村长邻长,是镇一方的父母官,到处可见。 姜太公还有一个小故事,因他是封神主脑,神力无边,记得小时过年,大人都会在全屋到处贴有“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红纸,以防有人乱说话,犯了年忌。也是提醒家中大人小孩什么话能讲?什么话不该讲? 台湾是个海岛,自古以来以打鱼务农为主。故祠奉妈祖的庙最多,是渔民的守护神,到处可见。台湾各地妈祖据说是福建湄洲妈祖分香过来的,香火与湄洲祖庙一样鼎盛。妈祖並不是只“待”在庙里,祂按时要巡视地方,所经之处,信徒无不热烈迎拜,是为地方盛事,更有虔诚的奉妈祖为天上圣母,以“宫”祠奉。 另一“夯”的庙宇是关公庙,台北民权东路亦有一座称为“恩主公”以示尊崇,信众特多, 从朝到晚,人潮汹涌,供桌上满是祭品,香火鼎盛。关公关云长,三国时桃园三结义,忠义传世,千年不辍。尤以关公忠义,很多行业奉为守护神,多设有红脸关公神像,早晚祭拜,极为灵验……海内外很多信众慕名而来,俨然已成为台湾最夯的观光景点。为台湾的宗教更添了一樁美谈。
0 Comments
吉凶顺逆‧因缘际会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人生在世,吉凶顺逆,仔细思来,无一不是因缘际会,半点由不得人。故任事处世,若无什麽牵绊,但求无愧於心,尽己即可,得失在天大不必斤斤计较。若连这点「憬悟」都欠「慧根」、自寻烦恼不说,有咎也是自取。 岁逝如梭,想不到自己犹感神勇,岁月却已不饶人,年竟已近花甲,在古时这早已是享福做老太爷的年龄。那像我犹抱「细说从前」,大谈「当年勇」!? 在四十岁前;大学唸完,没赶上留学潮,抱著遗憾及半瓶醋学识一脚踩进职场,留在台北打拼。想不到失之东隅,竟幸运收之桑榆。误打瞎撞,竟让我幸运搭上台湾经济起飞头班顺风车,有资格今日为「台湾奇蹟」作见證。那时,各行各业无不欣欣向荣,需「才」孔急。大学生不多,个个吃香。像我 「不才」,亦能「如鱼得水」,一直顺顺利利游走在顶尖企业、各大公司间。我常自我阿Q究竟自己有何德何能?早早就能幹上主管,并跻身高层管理,尽窥商业经营堂奥! 如此这般,一幌眼十馀年打工生涯过去。虽没有大富大贵,就像孜矻大部份在台湾的人一样,都有点积蓄和小名气。有人说人一有钱有势就开始不安份 ...... 依我「血」的教训,此话一点不假。我就是中了这话儿的「道」,若不是天可怜见,很可能从此翻不了身,一败塗地 ...... 别人羡慕我工作好、薪水不错...... 我却眼红那些自行创业有成的同侪好友、个个穿金戴银好似发得不得了。而自己效命的那些老闆也个个大发利市、越做越旺...... 既帮别人「能」!自己来为什麽「不行」!输人不输阵、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 一股劲儿想自己当老闆:好友忠告听不进,高俸厚禄弃之如敝屣,一脚迈出开始「吃」自己的。 谁知看人发财容易、自己真上了檯面才体会出创业维艰、守业更难 ...... 任何事都得自己「操心」...... 现实和想像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成功的人固有、失败的人更多。「不经寒激骨、岂知撲鼻香」?能过五关斩六将熬过来的能有几许?才知道过去自以为神勇,其实人家看的是你背後依附的公司家大业大。没有资源拱著、逢兇化吉那有这麽顺利简单?君不见、就少了这麽「点」,多少人等不到否极泰来,远水难济近火,蓝字都得倒闭,英雄也只得气短。我曾两度创业,都是吃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亏,终致收摊。好多识者好友为我唏嘘不值、我则自我阿 Q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乃时也!命也! 或是我命中只有帮衬别人的运!或是老天爷故意要我吃点苦头、死了自己当老闆这条心。让我在山穷水尽前悬崖勒马,重做冯妇!就在我事业「没顶」「疑无路」之际、听了好友忠告,接受外贸协会徵召、推荐,远赴台中,出任杨铁工厂副总兼重整人。有了舞台,又有政府支持,我遂再显「神勇」。也因为经过这番波折考验,因祸得福,让我因缘际会後来进入宏碁,替我下半生,尤其退休生活打了殷实的基础,否则说不定今日尚在为「创业」那份虚荣心「死撑」呢! 天下无白吃午餐,我的幸运固是老天赐给我的因缘际会,但我也珍惜这份难得的机缘付出了心血。没有杨铁「寒澈骨到撲鼻香」的表现、就不可能被宏碁相中,开拓我另一段奇遇人生! 从我当年不到卅岁在南侨搞行销就知道如何善用「经销」打天下。记得那时,是公司打前锋,作市调、搞促销 ...... 市场开拓了...... 就交由在地经销接手发扬光大...... 一段好日子过惯了...... 经销日外久生顽,就会 "皮" 了!故过段日子,就得来个阵前演习,弹一下经销那根「弦」...... 经销让他赚到钱,你又盯得紧 ...... 加上推广把需求搞大 ...... 他不替你卖命也对不起他自己!故我历任多种产品业务工作,都在「公司」与「经销」间左右逢源、屡创佳绩! 我临危受命,在杨铁也就凭这份「领悟」,很快就找到业务停滞及和经销杆格「问题」所在...... 业务不植基於「互利」「皆赢」,彼此岂会有互信,当然同床异梦,猜忌日深。公司营运陷入困境,依赖经销日深,经销「不驯」随之浮现...... 且变本加厉。形之而外可见的是订单渐渐下的不畅快。货款清付也拖拖拉拉,严重影响公司现金周转,对已陷重整的公司财务不啻雪上加霜 ...... 但说他们真希望公司垮,彼此关係进一步恶劣说「拜拜」倒也未必。杨铁当时虽受重创,仍是机械业视为标竿的第一大厂,是政府支持的「样版」,故对公司由黑翻红,仍有「期待」...... 有鑑於此,故我一上任对症下药,并不先做「道德劝说」,要他们先支持公司 ...... 而是带头从「行动」幹起 ...... 先激励员工,尤其工厂同仁士气,便能儘快恢复往日产能 ...... 货畅其流,消化产能只有一途─打开销路。我是业务副总,当然深知「喝牛奶先自己养牛」的道理,我重施当年在南侨卖香皂带头做促销,到现场搞展示那一套,依样画葫芦,带著业务部弟兄,开著货车,载著推高机,到各大工业区对可能客户,做面对面推广,展示。推高机,工作母机都是「技术性」类产品,「後继服务」至关重要,经销即能就近提供这项服务,故拖著当地经销在现场一起搞活动...... 展示由公司负责,做到的业绩则归经销消化。这种「好事」经销第一次嚐到「甜头」已乐不可支。活动办得越成功,钱赚得越多,其对公司的态度也变得越好、越愿意配合 ...... 库存货固一销而空,工厂为应接不暇的订单亦日夜加工生产。顿时很快大家忘掉了「重整」悲情,财务改善了,与经销关係也好了!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扬铁是国内屈指可数的一家重整成功公司 ...... 这段往事迄今仍为走过辛酸的扬铁同仁所乐道。 而我和杨经销交手的「口碑」,透过同时也是宏碁经销的一位杨铁经销、传到宏碁大家长「施先生」那里,而成全了我和宏碁往後一段渊源 ...... 我曾任宏碁新竹、台中、高雄叁分公司主管,也是一样身先士卒、带头开疆闢土,有很好表现...... 没辜负这段「因缘」!说起来电脑或是堆高机、工具机 ...... 都非我专长 ...... 却让我扬名立万,迄今仍享共惠 ...... 岂能不感怀这是老天厚我的特殊「际会」?「造化」弄人,峰迴路转常有「奇遇」...... 故人实不必怀忧丧志,杞人忧天...... 说话、演讲、辩论
─ 好口才、成功了一半! 不管是讲的人有心无心或听的人有意无意,说话、沟通、演讲、辩论 …… 能多一分準备,就多一分心安;多一分练习,就多一分熟练。今天听众、观众的喜欢、厌恶、重视、轻蔑、鼓舞、迷惑 …… 的反应正是明日如何调整缺失的一面镜子。所以有人说「讲话」没什麽难的!「见人讲人话、见鬼讲鬼话」,每一次的「修正」你的功力就高一层。任何沟通均是当事人两造分享彼此经验、想法、知识的最佳途径。能懂得其中奥妙、又能掌握到过程精髓,就很容易成为沟通中「胜」的一方! 沟通就像销售商品,老闆本身好意无关宏旨,要看顾客那一方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你的商品?沟通就是要让对方满意,和你作你希望的互动,才能有期分享沟通目的的果实。 应站在对方立场,并设想对方的好恶,习性;下笔写好自己要沟通、表达的脚本 …… 清楚,主题明确,才好蒐集资料,选出重点,确定诉求策略、组织内容、规划表达技巧。一切均就绪後,最好经过多次试演、试说,根据反应,将误失减到最低,进一步改善表达技巧。要让听的一方动心,先要挑逗起其兴趣。脚本越生动越有趣味越好,最好像电影「罗生门」那样,从多种角度下手、处理每句话、每个步骤。务使想讲的话或是想诠释的理念,能在让对方欣然接受下「同轨」进而「对流」。若非学术演讲或是辩论,措词切忌深奥、生涩、卖弄 …… 越具体、越通俗,越易懂越好。其实,话不是不可以抽象、模糊 …… 但要让对方清楚你「话中话」说的是什麽才好。最怕是「无厘头」胡言乱语,连自己都不知所云。这不是笑话,很多人讲话就是这种调调 …… 若有人对自己话有意见,不论是质疑、讨论、驳斥、辩论、附议或是误解 …… 有反应就是值得欣慰的事。这表示你的话有人注意、对方已表示愿意和你作沟通!作交流!!你若留心,就可发现有时好恶或正反反应会结伴而来,在同一场合出现。可能反应先盛而衰,也可能倒吃甘蔗,反应越到後来越强烈!同样的内容,同样的人表达,在不同场合上演,就会有不同演出效果。以我亲身经验,几乎没有一次沟通是可以「依样画葫芦」真正複製的,必须随时随环境变化、调整。故口语传播有名言「每一次上台、每一次开口就是一次新的挑战」。故必须打足精神、步步为营、坚持到底 …… 未到最後,结果随时都可能有变化。更要体认的是:沟通不是单口相声,是表达、接受两造互有创造力的活动。唯有走出本位,融入对方,顺势变化,才能达到有效沟通。这就好像恋爱一样、必须两情相悦才会开花结果。单方面自以为是,只是自作多情。 任何擅於言辞的先辈、专家、不论是老师授课、牧师传道、律师辩护或是 Sales 推销 …… 他们都会告诉你有类似的经验:人都喜欢听他爱听的;要新鲜、要有趣味、要生动、要有内涵 …… 讨厌老生常谈、讨厌唠唠叨叨、讨厌又臭又长 …… 如何言之有物、娓娓道来、唱作俱佳 …… 脚本表达一定要深谙「起承转合」的道理;如何破题?如何正反剖析畅述话题、澄清可能疑虑?如何表达自己意见?推销个人主张?思路清楚、有脉络可寻,临场表现就不易失常。见好趁胜追击,遇不妥见风转舵亦不致失据。引经据典固可长篇大论、亦可深入浅出、点到为止。讲话越有弹性、归纳演绎越有伏笔、就能顺著反应,时而高潮迭起,不致令听者乏味!这样沟通就可八九不离十,虽不中亦不远,可谓相当具水準矣! 怎麽说?说什麽?中国人囿於「礼教」,一向是个不擅表达的民族,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前。「巧言令色鲜矣仁」、「话多必失」这些名言不知千百年来扼杀了多少我们说真话、提异议的机会。不讲究沟通技巧,导致讲者不知所云,听的人亦莫知所以。说话、演讲、辩论 …… 迩近越来越受识者重视 …… 文明如美国已发展成「口语传播」、作为一门学问在研究 …… 传输工具如网路、通讯的突破,国与国籓篱在地球村趋势下也越来越模糊,更显得沟通、表达的重要。我受职务之便、卅多年职场经历、对此有更深的体认。经常看别人如何表达、表现 …… 藉以修正、改善自己在这方面的功力,肯下决心永远都不嫌迟?你讲的话别人不致误会,你的沟通有说服力 …… 一口好口才,凡事不啻先成功了一半。看别人「名嘴」,谁不希望自己也能口若悬河,语惊四座,你说是不? 难忘的三样台湾街头小吃
不知道看官阁下嚐过臭豆腐没有?没有?那真是遗憾!对爱吃臭豆腐的人来说。真可说人间美味,连神仙都难逃其引诱。臭豆腐?华人世界很多地方喜此物,但嚐过的人说臭豆腐在台湾已发展到出神入化地步。不仅味美,异香,花样奇多。到台湾,若嚐这百样臭豆腐,近到各地夜市,远专程到台北近郊深坑,一定让您叹为观止,赞不绝口。“真是要得”!台湾臭豆腐!! 提起此物,在台的人都嚐过这美味,很多人像我一样从小吃到大,目睹它的变化,也惊绝台湾人的用心,打拼。臭豆腐,原先应是当年大陆来台军民从唐山带到台湾的,更可能是江浙人,江浙人特好此道,包括老总统蒋公,蒋公桌上都备江浙名点 – 黄泥螺,呛蟹……臭豆腐煎或炖更是少不了。 臭豆腐为什么臭?听说它是用腐菜浸泡发酵出来的,直到它透到豆腐内部,越臭表示泡的越透越好吃。只是后来需求量太大,来不及做,故现在一般臭豆腐已是快速制成,味道就差多了。老饕们要嚐原味,在台北若干传统市场,百年老店还有供应, 腌在瓦杠里,每天限量供应,价格也贵多了!贵在传统,贵在费工。臭豆腐炸,煎,炖皆宜。吃时沿头辣椒酱,配上老板特制泡菜,辣,酸,甜齐陈,说起来都流口水,想念不已。 深坑豆腐,集各样臭豆腐之大成。当地原本是闻名台湾两大名产-一是臭豆腐,过去供应大台北区所需,另一是茶叶,台湾茗茶这儿是主要产地。而今则是臭豆腐为主角,上述两样也沦为配角……深坑已以臭豆腐,臭香千里,远近驰名,连不少外国观光客都闻名而来。奇怪的是久闻不觉其臭,反而如前文所述异香扑鼻。一盘深坑臭豆腐(什么花样任君喜欢),一壶深坑清茶……真的快乐似神仙……。 蚵仔煎!这是台湾夜市头号宠物!吸引人除了其特殊有蚵,有蛋,有菜混合出来的口味外,还有让食客可亲睹老板的现煎现卖手艺,大大一盘,趁热吃……对于女客来说量大了点,可以看到一群女学生,好几人共吃一盘。男孩就不同了,实在好吃,可能一盘接一盘!蚵仔煎内的蚵仔,则看盛产与否,价贵还是便宜,决定数量,吸引人蚵仔要大,要新鲜,煎时蚵香扑鼻,令人来吃前已垂涎三尺!很多外国人视此物有如过去对臭豆腐,对黑黑的皮蛋……都敬而远之。风云际会偶而一嚐,从此成顾客,再嚐成常客。到台湾,此物是必嚐美食。 第三样是甜不辣,原是日本美食,名叫“天妇罗”。天妇罗从日本到台湾,经台湾妙厨一变化成了民间平民美食。价廉物美花样多……连超商都售此物……夜市里它是最受欢迎的美食明星之一,不是状元,也可列为榜眼。但最出名的是在台北福星国小旁的赛门甜不辣,就因它太出名,一些冒名,山寨甜不辣就层出不穷。赛门甜不辣从摆摊卖起到小吃到大店,老板已传了好几代,其味不变……为什么同样的做,赛门甜不辣特别好吃,秘方就在它汤底及它那特制秘方甜辣酱……甜不辣先干的吃完,就可请老板在碗内添汤,再嚐那汤。那种甜不辣汤底味,说多好吃就多好吃……食客无不喝得精光。说赛门甜不辣有多老牌,我初嚐时还在念小学……而今我已古稀。记得要嚐正宗此味,要移驾台北开封街福星国小对面,大楼一楼那家……或是太多家让不出哪家才是真老牌,就看哪家人多,进去吃准没错。老牌就是老牌,上门多是老饕,老客人……要吃请早。 介绍几道最驰名的台湾小吃
刚从台湾归来,有友人问我此行的目的?正事办完,几道驰名几十年的台湾小吃,让我大快朵颐,说“赞”,也解了我阔别五年的乡愁。 台湾小吃,各地有其特色,美味之外,在於它肯花脑筋,变化,精致,用心……不论你点那一味,都会让你解馋,满意,更可能满载而归……真的好吃,美味…… 有几样台湾乡土小吃,我从小吃到大,仍吃不厌……来美后偶尔返台,仍会消费一番,那些小吃,大多开了好几十年,传了好几代……听说他们都有为什么如此美味的传家秘方。 葱油饼,萝卜丝饼,红豆饼……这是台湾最普通,家家都会做的台湾小吃……到处可以看到卖这些小吃店摊位,有些餐厅也供应。但却以台北温州街,和平东路口那小摊最有名,摊位还真袖珍,只有一坪大,老板夫妻俩一天要煎上上千个,忙得不可开交,仍供不应求,向隅者众……现煎现卖,每天卖完,绝对新鲜,整天摊前都围满了人,有人当场买当场吃将起来,饼有多好吃,看他吃时表情满意劲儿,就一目了然排这队不虚了!真好吃!真美味!! 同样热闹情景在仁爱路仁爱医院后巷也可看到,那儿有一猪肝汤摊远近驰名,很多开名车大老板都不惜店小来光顾。那猪肝汤摊坐落在一栋四楼公寓一楼,桌椅摆满最多也只能容纳十来个客人。但却从早到晚座无虚席,翻桌率难以计数。虽叫猪肝汤摊,但不是只沽一味。汤是主角,锦上添花的是它的麻酱麵及老板特制的辣冬菜,一口汤一口麵,一嚐成顾客,再嚐成常客。座上多是吃了几十年的老主顾,包括我在内。每次返台都抽空去光顾,找老板“谈古”一番。这样丰盛一餐,百元有找,够实惠吧? 还有一味,我小孩都四五十岁了。巷口阿婆麵线仍然是远近驰名,很多人不远千里来吃一碗,现在已交棒子媳接手,味仍不差,汤浓麵Q,蚵鲜肠肥,每天限量供应,卖完为止,只卖半天,故老饕皆知要嚐赶早。小孩最爱上这摊,阿婆兴致一来一高兴,会多送一两块蚵仔,大肠!多棒。 烤鸭,北京“全聚德”最有名,故谓“北京烤鸭”,几十年前台北中华商场“真北平”餐馆也是以此高朋满座,尤其师傅当场片鸭一景,片鸭之薄可谓“绝活”。不过售价不菲,解乡愁,众口一辞,“吃烤鸭,上真北平”。曾几何时,北京烤鸭也在台湾流行起来了,並以“烤鸭三吃”作招徕,但最吸引到是价额平民化,人人吃得起,北平烤鸭不再贵族。烤鸭三吃,骨作汤,片皮可夹饼,片剩下的肉骨大葱一炒,香味四溢,买回家摆上桌,全家享受!多惬意!! 面目全非!美景不再!! 记忆中的植物园,新公园!
在台北大刀阔斧拆除违建,辟了大安森林公园,台北市民有了个新的,更大的,草木扶疏,休闲散步好去处之前,台北当时有两座公园一直扮演着这一相同的角色,即是大家所熟知,而也是我最喜去那儿洗涤身心的地方 – 新公园(现改称二二八公园)及植物园。 差不多半世纪了,旧地重游,愕然面目已非,我已难从现貌中找回我当年的记忆。多了个大安森林公园,多所称赞;却少了脑海中那美丽的公园,只剩遗憾!! 台北迄今仍是台湾首善之区,不论政治,文化,金融,商业……都仍是以台北为马首是瞻,中心所在。而新公园,植物园本得天独厚,坐落在总统府周围方圆一平方公里之内。台湾最好两所男女高中建中,北一女均近在咫尺,其它重要的建筑不胜枚举……两校或社会重要活动都常假这两座风光极美公园举行,备受瞩目。 听说新公园本是日治时代,日本总督休闲的花园,因其正处总督府(今总统府)及总督官邸(今台北宾馆)之间。前者顾名思义是昔总督今总统办公的地方,后者以辟为政府专招待外宾的宾馆。植物园曾是清代台北布政司公所所在,布政司是台北当时最高长官,植物园当然就是他的花园了。古代的官大多是读书人,故植物园的一草一木都极其具诗情画意之美,一到春夏,满园缤纷,鸟语花香,尤其它那几座荷花池及环绕其间的回廊更富古意。 新公园面对台北火车站一方,有罗马式建筑格调的省立博物馆,不论其壮丽的外表及陈列内涵都值得一看,小时我和同学休憩,下课很喜欢在它巨大圆柱间嬉戏,至今仍是令我们怀念不已的少年时光。其旁陈列了两座古董火车头,和阿里山最初运行的火车是同一年代的火车……这两处是新人最喜留下甜蜜倩影的背景。回头再看植物园有一座最值得一遊赏花的花房,名贵花卉齐聚一堂,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不足以形容,当然每每令游客流连忘返,不忍归去。心灵受此两园洗涤,无不顿时神清气爽。 曾几何时,一切都变了!本古朴的新公园染上了浓浓的政治色彩,连总统府前的介寿大道也因政党轮替受池鱼之殃。新公园改称“二二八纪念公园”,介寿路改称凯达格兰大道。园内竖起来极不搭调的二二八纪念碑。这股肃杀之气影响所及,过去常是音乐家最喜在这儿办开放式音乐会,竟成了政治人物,狂热群众政治斗场。蓝绿而今互斗不休,就是从这里开始,整个园的气氛变色,也赶走了原来在此晨运,散步,享受片刻悠闲的群众。一甲子前的仇恨早该过去,想不通为什么一再挑起?受害的还不止原来的新公园,政治活动影响所及周边道路,动不动就因此封路,封园……最惨的是昔日繁华的书店街重庆南路,书客却步,早已好景不再,很多老店吹了熄灯号,令人感叹不已。 植物园命运也好不到那里,因为总统官邸就在毗邻,维安需求,宪警密布。而园中建筑越来越多,历史博物馆,科学馆……引来了熙攘人群,不止影响对面建中,也扼杀了植物园往日的宁静,少了赏花弄草地文士,雅客。 难道这一切,一切的变化,破坏都是时代除旧布新必须付出的代价?在全球急着保留自己的古迹,文化之际,台湾却反其道而行,一叶知秋,令人感慨。抚今追昔,更觉痛心,愧对故人……。 |
作家简介
游守义,1942年生于安徽婺源。笔名: 李思汉, 陈思齐, 吴多默, Archives
June 2015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