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甹台湾黄金三十年,幸沐八大企业文化
刚接到一位毕业后一直未再晤面的老同学电话,他问我是不是那个胖胖的,呆呆的,每天日夜啃书本的游守义。我说是的,彼此寒暄之后打开了话甲,说起了往事,回到了过去,滔滔不绝……。 我笑话老天眷顾我,一辈子就只有那段日子好好念了点书,也奠定了我往后在职场还算活跃,退休二十年迄今的悠游退休生活基础。或是呆呆,胖胖正所谓的“福相”吧!我是信主的,感谢主,感谢一直呵护,爱护我的亲人,好友,老同窗。 他说,你怎么进过这么多公司,而且多是台湾当时先进,知名,颇具规模的企业,公司?能有这段阅历,应对这些公司为什么都如此成功有所体会,能不能道点其所以然? 谈到这,话题,兴趣就来了,也是我在各家企业带头钻研,推动的……一个企业必有它中心思想,它努力目标……如何在员工中蔚成风潮?这股力量无形中,默默地活跃在每位同仁心中,化为工作动力driving force,众志成城,推动企业同心协力,冲向目标,这股动力,用现代语简而明之即所谓“企业文化”。 在我职场工作黄金三十年(1966到1996),我并没有做过所谓的“老板”,“企业领导人”。但何其有幸一直是“老板”,“企业领导人”跟前的直线或幕僚的贴高层身管理工作,故朝夕得沐他们的“行为特质”,处事风范,企业因之展现的不同经营策略,作法……,如何潜移默化,经年累月化在所属员工的日常生活,工作之间,复在似我之类的同仁推动下蔚成与企业不可分割的“企业文化”,更幸运的我曾工作的八大企业文化中展现出坊间“典型”的八大企业文化。请恕我唠唠叨叨一一道来。 “国华广告“是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离开学校,退役后第一份工作。说起广告业,在那时是”行销“概念刚起步的时髦行业。国华广告师承日本最大广告公司”电通“,故一开业就声势浩大,跃为当时台湾最大一家广告公司,我虽未赶上同仁所谓的”黄埔一期“,但算得上是”黄埔六期“前的前期生。 国华老板许炳棠来自企业界,”钻石鞋油“是他公司称霸市场的招牌产品。台湾经济起步,他熟悉日本市场,闻到”广告“,”行销“即将蔚成风尚味道,在电通大力支持,鼓励下,毅然投资这新行业。广告在台湾还是新玩意,每一位员工都是”新手“,故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着力引进新观念。由于来自日本,故更强调员工参与既团队精神所谓的team work。虽保守,但需要诚意,热意,创意的智慧。年轻化特色,属于早期所谓的”支持型“企业文化,也培养了往后台湾广告界不少出色广告人才。有人直谓”国华广告大学“当之无愧。 步入七十年代,我已稍具社会经验,台湾经济起飞已见绩效。这段期间,先后服务过南侨化工,剑桥广告及出品兰丽绵羊油网名的松懋企业。从不同企业领导风格中得悉不同企业文化……。 “南侨化工”顾名思义是一家来自南洋的侨资企业。我进公司时,南侨已是洗剂界龙头。陈飞龙,陈飞鹏昆仲继承父业后更飞扬光大。师承美国洗剂业老大宝碱P&G,请求行销推广。尤以”小老板式”充分授权员工,鼓励员工勇于创新,是当时声誉卓著的先进”创新型“企业文化。人誉为”南侨大学”,至今仍被视为国内行销人员摇篮,目前已从洗剂业扩向多样化企业。 “剑桥广告”规模不大,但在业界相当知名,客户很多是外国知名产品企业。它有两位老板,一位是毕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视为第一代MBA的高伟。另一位是来自金融界,银行家出身,财务管理一流的罗勃.张。两位是受新式教育,作风熏陶的“雅痞型“人物。敢冒险,有点子,敢人所不敢为。现实,讲效率,重视成本绩效控制。衣着高雅,举止谈吐斯文。交际广阔,一口样腔新调,是当时颇受瞩目的”效率型“企业文化代表。兴”土味“十足日式传统广告公司成极鲜明对比。 “松懋企业”以出品兰丽绵羊油,绵羊霜知名,故人直称之为“兰丽公司”。这是家传奇企业,老板吕青松出身药界sales业务,因不甘蛰伏,凭着眼光,胆识,个人干劲“土法炼钢”创业卓然有成,在药用化妆品界打下一片天。最红时他麾下不乏知名行销高手投效。但兰丽盛衰起落也几乎系在吕总他一人身上,企业文化就是他“本人”。很多台湾本土企业家都具有相吕总这样的企业文化特色,如知名的王永庆,十信的蔡万春…..。 八十年代,我个人面临事业的转折新境界,不论是担任美誉美语,殷实企业的总经理,还是应政府之召出任“杨铁”行销副总,重整人。或是最后进入宏碁身兼新竹,台中,高雄三分公司负责人。有幸进入高层,得随老板耳濡目染,参与决策,方真正体会企业领导人作风对公司企业文化的影响。 “美誉美语“,”殷实企业“徐老板是我在宪校同学,有眼光,有知识。一度是语文补习班瑜亮”三宝“之一,业绩斐然,轰动一时。但有成之后转趋保守,未能乘胜开疆辟土,再上一层楼,殊为可惜,是标准的”保守型“企业文化。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杨铁“,杨老板权威式”师傅带徒弟“的领导,将一制造工具母机的机器工业管理得像医院般井然有序。在公司里,他的话就是”圣旨“,他的决定就是”圭皋“。敢投资革新,一如军事强人,员工对他敬畏有加,”军事型“企业文化绝非过誉。 “宏碁电脑”发展可说是台湾经济成长录影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从早期的筚路蓝缕,中期的脱胎换骨到后来的飞跃猛进。这三阶段全赖施振荣董事长卓越领导,个人魅力方以致之。施先生的成功是他在台湾经济成长时一直能乘势“随影随形“配合发展。同时在公司里培养了好多”小施振荣”和他一起开疆辟土。故得能“一脉贯彻”过关斩将达阵,扩充。无惧竞争不断成长,不断突破。尤其“皆赢”,“包容”得以化敌为友,远交近攻,业务量越来越大,疆域从国内“红”到世界。惜才,爱才,求新,创新,同舟共济,实力挂帅,员工一心,视公司如家,卒能一再突破历险化阻是:成长扩张型“文化的出类拔萃企业。可惜我机缘有限,只能在宏碁早中期发展是沐浴其一二艰辛。步入九十年代又风云际会被邀投身另一家跨世纪产业,成为开创发展台湾3C之一的台湾有线电视pioneer先驱,为”力霸集团”新的一员。 “力霸嘉面集团”长期是一家“传统”制造业,随台湾经济发展,逐渐壮大,一度曾是台湾第七大企业集团。后思突破转型多元化,往服务业,资讯通讯业发展。其传统制造本业生产标准化早已定型,组织权责亦井然有序,行事态度保守,业绩成长亦极稳健,本是“传统”企业文化典型。只是涉足多元化发展速度太快,涉猎太广,投资过鉅,经营人体质转换不及……终整个集团被连累,一夕崩盘,殊为可惜。其“由盛而衰”心路历程值得企业界引为警惕借镜,更可见企业文化根深蒂固,一旦转型谈何容易?我离开力霸较早,并未目睹亲与这一幕。但我仍无遗憾我曾创建的力霸集团东森媒体的那段辉煌岁月……只能感叹造化弄人,如此下场。 综观我参与的这八大企业,正是创造台湾奇迹,台湾多元化产业发展盛衰起落的缩影。产品乃至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应有不同经营策略因应。若不考虑或忽视自己实力,现实变化,企业文化传承统筹因应,而只凭企业领导人乃至团队一厢情愿,未能适时,适度调谐其间不足,矛盾,突破……问题终因鞭长莫及,苦于兼顾而再难保持长治久安发展,逐渐陷入困境,难于自拔。不止台湾,举世此类殷鉴不胜枚举。 而国际性杰出企业於本土有成,又能成功走出传统框框,问鼎世界的知名产品亦所在多有。可见一个有抱负,成功企业,端赖其领导人及其团队必须有强有力弹性企业文化,经营目标,让整个集团有所遵循在同一文化,目标下同心协力分工合作一步一脚印发展。以上抛砖引玉之言旨在博君一鹜。
0 Comments
|
作家简介
游守义,1942年生于安徽婺源。笔名: 李思汉, 陈思齐, 吴多默, Archives
June 2015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