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启下, 左右逢源,前后兼顾 – “老二“副手甘苦谈
人过古稀,体力,智力……大不如前,最明显的征兆就是一动不如一静,夜半人静,孤灯伴我,最快意的就是回忆过去,往事种种就像银幕一般一幕幕重现脑际……。 或许个性使然,虽有幸运之神常照顾我,我服务过的公司在台湾都是该行业数一数二大公司。我也水涨船高,推波助澜,很早就一路升迁进入管理层乃至所谓”高层“。但始终没有攀顶,做过发号施令,君临天下的真正”老大“,但众所认为我算是个”称职“的”老二“是老板的好幕僚,好幕僚长……同仁中的守护神,不错的沟通管道。最多时麾下同仁不止上万。 这么多人,跟过的老板又个性一人一个洋,如何做到”承上启下,左右逢源,前后兼顾”摆平老板,让同仁心服口服……做个称职“老二”谈何容易。既是一人之下,众人之上,则公司事不论钜细,什么都是我的事,我的责任,什么都得管,都得盯着仔细。但凭良心说,手握权力再大,仍毕竟不是“一锤定天下”的真正老大,老板。管多了顾人怨,令人烦,惹人骂……少不了有人阳奉阴违,或是让我穿“小鞋子”……若管不好,挂一漏万,顾了东,失了西,失控,出了纰漏,老板怪罪下来,首当其冲……只要一句,连这点事都照顾不了,要你何用? 怎称得上是“六合居士”? 说良心话,伺候过这么多老板,知人善任的可谓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对我来说,带人不好带,带好已够不容易。但老板更难伺候的好,“六合”做得稍不周全,“排头”加顶少不了。老板虽人各有殊,但老板就是君临天下,主掌公司一切,负责定策,定目标,定方向,承担盈亏……则责无旁贷,都是同样“宿命”。毕竟他是公司最受瞩目真正“大人物”,动见观瞻,代表公司对外形象。做老板看来“帅气”,做好是神是仙,做不好,公司责任一肩扛也够“呛”,不容易。 谈过这些“老大”,再谈谈如何扮演好“老二”角色?前面曾提过,老大该负责做了,下一步就都是我“老二”的事。首当其冲,就得先把老板交待的是做得周周全全。他没交待,但攸关公司的事也得管,也得盯,也得做。老二权大责重,人前是个人物,像个样……人后甜酸苦辣五味备尝,有谁知?能向谁诉?。 我在职场三十年,正碰上台湾最辉煌所谓“黄金三十年”。整个气势是往上冲,做好“六合”,适切掌握时机,不仅仅是事紧事急,更是要小心谨慎,一点点都疏忽不得……很多和我做同样“事”的朋友多说吃不消,少不了怨。你急,老板更急,更难伺候,一个不好,误了时机大事,吃排头事小,甚至丢了职务,说“Bye Bye”! 别以为依权掌势,可把责任过错往下推,员工更难带。毕竟他们是第一线做的人Doer,做的好坏,做主管的,做老二虽不一定需亲力亲为,一出了差错,公司招致损失,仍难卸连带责任。 我曾伺候过的八位“老板”,每一位事业在他从事那一行,都是数一数二佼佼大公司,当然气势排场小不了。日理万机,话冰成冻,并非过誉。有的对我,对员工都好,能体恤,知尊重……。但也有老板则是颐气直使,像皇帝,像暴君。稍有不顺他意或正遇他心情不好,好事都可能变坏事,惹他怨,惹他怒,有得大家受的。 尤其做主管,像起做“老二”的,可别以为下班,休假……没事,有事二十四小时,任你在那儿都会对你啰里啰嗦,道个不停。你累他不累,骂完,交待完就是你的责任!若你不理不睬,稍一迟延回应试试看,必招来话越讲越难听,一句让我不放心,不开心……要你何用就受不了。故老板的话,老板的交待,再累再想睡,也得打起十二万分精神诉清楚,听仔细,即时回应,做得周全……。 毕竟公司,企业大,部门多,员工更多,业务繁且杂……难免东出事,西出纰漏……顾得了东,就松了西……一出事,国人习性不是往上推,就是往下赖……让所有大老板以下各级“榜头”一个头两个大。有些员工之趣懂得自己该怎么做,最怕的就是外表乖巧,忠诚……实则一推二百五,功是自己的,过推别人“扛”。前者当然应能明察给予适当的鼓励,后者则需处处格外小心,盯得紧点……乱子往往处于疏忽警觉之间。 领导统御是个大学问,坊间论此书籍多如汗栋……但如何运用仍存乎一心,别人使不上力。有谓带人如拎肉粽,抓事要抓头。抓的人是真“老板”,真的头,老大也是。此处之谓头仍是指称职“老二”也。有功劳归老板,归公司。出了事,老二难辞其咎。为老板,公司扛起责任,好让老板,公司处理善后。就怕稍一疏忽,出了大纰漏,连老二,老大乃至公司都处理不了。为怕这样,在重要关键要布得力人选。Key Point Control重点管理。这个人选做得好,就是储备干部,未来领导班子。老二能有这些帮手层层负责,盯得紧,看的牢,公司事没有不知道的,才能保万无一失。我就是这样小公司,大企业用同一方式,做好称职老二。记得千万别和自己老板抢功,尤其对你有生杀大权的“顶头上司”。 台北新市长柯文哲管事似深得上述三味管人就看他往后表现怎么样了!但对信义分局长一事,不敢恭维。
0 Comments
驰甹台湾黄金三十年,幸沐八大企业文化
刚接到一位毕业后一直未再晤面的老同学电话,他问我是不是那个胖胖的,呆呆的,每天日夜啃书本的游守义。我说是的,彼此寒暄之后打开了话甲,说起了往事,回到了过去,滔滔不绝……。 我笑话老天眷顾我,一辈子就只有那段日子好好念了点书,也奠定了我往后在职场还算活跃,退休二十年迄今的悠游退休生活基础。或是呆呆,胖胖正所谓的“福相”吧!我是信主的,感谢主,感谢一直呵护,爱护我的亲人,好友,老同窗。 他说,你怎么进过这么多公司,而且多是台湾当时先进,知名,颇具规模的企业,公司?能有这段阅历,应对这些公司为什么都如此成功有所体会,能不能道点其所以然? 谈到这,话题,兴趣就来了,也是我在各家企业带头钻研,推动的……一个企业必有它中心思想,它努力目标……如何在员工中蔚成风潮?这股力量无形中,默默地活跃在每位同仁心中,化为工作动力driving force,众志成城,推动企业同心协力,冲向目标,这股动力,用现代语简而明之即所谓“企业文化”。 在我职场工作黄金三十年(1966到1996),我并没有做过所谓的“老板”,“企业领导人”。但何其有幸一直是“老板”,“企业领导人”跟前的直线或幕僚的贴高层身管理工作,故朝夕得沐他们的“行为特质”,处事风范,企业因之展现的不同经营策略,作法……,如何潜移默化,经年累月化在所属员工的日常生活,工作之间,复在似我之类的同仁推动下蔚成与企业不可分割的“企业文化”,更幸运的我曾工作的八大企业文化中展现出坊间“典型”的八大企业文化。请恕我唠唠叨叨一一道来。 “国华广告“是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离开学校,退役后第一份工作。说起广告业,在那时是”行销“概念刚起步的时髦行业。国华广告师承日本最大广告公司”电通“,故一开业就声势浩大,跃为当时台湾最大一家广告公司,我虽未赶上同仁所谓的”黄埔一期“,但算得上是”黄埔六期“前的前期生。 国华老板许炳棠来自企业界,”钻石鞋油“是他公司称霸市场的招牌产品。台湾经济起步,他熟悉日本市场,闻到”广告“,”行销“即将蔚成风尚味道,在电通大力支持,鼓励下,毅然投资这新行业。广告在台湾还是新玩意,每一位员工都是”新手“,故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着力引进新观念。由于来自日本,故更强调员工参与既团队精神所谓的team work。虽保守,但需要诚意,热意,创意的智慧。年轻化特色,属于早期所谓的”支持型“企业文化,也培养了往后台湾广告界不少出色广告人才。有人直谓”国华广告大学“当之无愧。 步入七十年代,我已稍具社会经验,台湾经济起飞已见绩效。这段期间,先后服务过南侨化工,剑桥广告及出品兰丽绵羊油网名的松懋企业。从不同企业领导风格中得悉不同企业文化……。 “南侨化工”顾名思义是一家来自南洋的侨资企业。我进公司时,南侨已是洗剂界龙头。陈飞龙,陈飞鹏昆仲继承父业后更飞扬光大。师承美国洗剂业老大宝碱P&G,请求行销推广。尤以”小老板式”充分授权员工,鼓励员工勇于创新,是当时声誉卓著的先进”创新型“企业文化。人誉为”南侨大学”,至今仍被视为国内行销人员摇篮,目前已从洗剂业扩向多样化企业。 “剑桥广告”规模不大,但在业界相当知名,客户很多是外国知名产品企业。它有两位老板,一位是毕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视为第一代MBA的高伟。另一位是来自金融界,银行家出身,财务管理一流的罗勃.张。两位是受新式教育,作风熏陶的“雅痞型“人物。敢冒险,有点子,敢人所不敢为。现实,讲效率,重视成本绩效控制。衣着高雅,举止谈吐斯文。交际广阔,一口样腔新调,是当时颇受瞩目的”效率型“企业文化代表。兴”土味“十足日式传统广告公司成极鲜明对比。 “松懋企业”以出品兰丽绵羊油,绵羊霜知名,故人直称之为“兰丽公司”。这是家传奇企业,老板吕青松出身药界sales业务,因不甘蛰伏,凭着眼光,胆识,个人干劲“土法炼钢”创业卓然有成,在药用化妆品界打下一片天。最红时他麾下不乏知名行销高手投效。但兰丽盛衰起落也几乎系在吕总他一人身上,企业文化就是他“本人”。很多台湾本土企业家都具有相吕总这样的企业文化特色,如知名的王永庆,十信的蔡万春…..。 八十年代,我个人面临事业的转折新境界,不论是担任美誉美语,殷实企业的总经理,还是应政府之召出任“杨铁”行销副总,重整人。或是最后进入宏碁身兼新竹,台中,高雄三分公司负责人。有幸进入高层,得随老板耳濡目染,参与决策,方真正体会企业领导人作风对公司企业文化的影响。 “美誉美语“,”殷实企业“徐老板是我在宪校同学,有眼光,有知识。一度是语文补习班瑜亮”三宝“之一,业绩斐然,轰动一时。但有成之后转趋保守,未能乘胜开疆辟土,再上一层楼,殊为可惜,是标准的”保守型“企业文化。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杨铁“,杨老板权威式”师傅带徒弟“的领导,将一制造工具母机的机器工业管理得像医院般井然有序。在公司里,他的话就是”圣旨“,他的决定就是”圭皋“。敢投资革新,一如军事强人,员工对他敬畏有加,”军事型“企业文化绝非过誉。 “宏碁电脑”发展可说是台湾经济成长录影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从早期的筚路蓝缕,中期的脱胎换骨到后来的飞跃猛进。这三阶段全赖施振荣董事长卓越领导,个人魅力方以致之。施先生的成功是他在台湾经济成长时一直能乘势“随影随形“配合发展。同时在公司里培养了好多”小施振荣”和他一起开疆辟土。故得能“一脉贯彻”过关斩将达阵,扩充。无惧竞争不断成长,不断突破。尤其“皆赢”,“包容”得以化敌为友,远交近攻,业务量越来越大,疆域从国内“红”到世界。惜才,爱才,求新,创新,同舟共济,实力挂帅,员工一心,视公司如家,卒能一再突破历险化阻是:成长扩张型“文化的出类拔萃企业。可惜我机缘有限,只能在宏碁早中期发展是沐浴其一二艰辛。步入九十年代又风云际会被邀投身另一家跨世纪产业,成为开创发展台湾3C之一的台湾有线电视pioneer先驱,为”力霸集团”新的一员。 “力霸嘉面集团”长期是一家“传统”制造业,随台湾经济发展,逐渐壮大,一度曾是台湾第七大企业集团。后思突破转型多元化,往服务业,资讯通讯业发展。其传统制造本业生产标准化早已定型,组织权责亦井然有序,行事态度保守,业绩成长亦极稳健,本是“传统”企业文化典型。只是涉足多元化发展速度太快,涉猎太广,投资过鉅,经营人体质转换不及……终整个集团被连累,一夕崩盘,殊为可惜。其“由盛而衰”心路历程值得企业界引为警惕借镜,更可见企业文化根深蒂固,一旦转型谈何容易?我离开力霸较早,并未目睹亲与这一幕。但我仍无遗憾我曾创建的力霸集团东森媒体的那段辉煌岁月……只能感叹造化弄人,如此下场。 综观我参与的这八大企业,正是创造台湾奇迹,台湾多元化产业发展盛衰起落的缩影。产品乃至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应有不同经营策略因应。若不考虑或忽视自己实力,现实变化,企业文化传承统筹因应,而只凭企业领导人乃至团队一厢情愿,未能适时,适度调谐其间不足,矛盾,突破……问题终因鞭长莫及,苦于兼顾而再难保持长治久安发展,逐渐陷入困境,难于自拔。不止台湾,举世此类殷鉴不胜枚举。 而国际性杰出企业於本土有成,又能成功走出传统框框,问鼎世界的知名产品亦所在多有。可见一个有抱负,成功企业,端赖其领导人及其团队必须有强有力弹性企业文化,经营目标,让整个集团有所遵循在同一文化,目标下同心协力分工合作一步一脚印发展。以上抛砖引玉之言旨在博君一鹜。 要求别人前,先检讨自己 – 22K是个假议题
一位来美国四十多年的老同学,目前打了个电话给我,突然问我台湾近日闹得乱哄哄的22K是怎么回事?他老兄当年在校成绩优异,读完大学,申请到奖学金来美深造,毕业后留在美国成家立业。虽然关心台湾,毕竟离乡已久,所知有限。欲知究竟,每每找来我这来美才二十年,之前三十年在台湾打拼,比他们更关心台湾发展的“老哥儿们”。 电话中,他十分惊讶,台湾怎沦落如此?大学毕业生踏入职场起薪怎么这么低,22K才折合美金只有七百美元上下。要如何维生?又如何谈得上成家立业,补贴家用?进一步问我在台时一般薪资状况怎么样? 以我对台湾当年亲身体会,来美后仍关心台湾发展长期观察,坦言这恐怕是“有心人”刻意为某种利益所散播,渲染出来的假议题。若指是国家机关请人,叙薪……有一定制度保障,更动要大费周章。进去经考试,升迁,加薪则看年资,考绩。记得过去国府刚迁台艰苦时期,军公教与民间相较相对清苦,连副食都需配给挹注。但还好在制度保障下,按例升迁,加薪……虽然加幅不大,但长年下来,相对近年经济低迷,民间薪资视企业有别成长有限。公教相对稳定,优渥……一般起薪应不止所谓22K。 故22K那些操作这样议题的“有心人”其操作针对目标应该是民间一般大众……民间工商大小企业将本求利,请人,用人……无不量才而用,叙薪……唯规模大小有别,彼此高低有差,故不能以22K一概而论……大企业恐薪远高於此,小企业,小商号恐不足此数。事实上均视新进人员之经历,学历,表现,能创造多少利益?带来多少贡献来论薪资,收入。人才是流动的,“人往高处爬,水往低处流”。不合理的薪水,待遇时间留不住人的。近来有很多企业,尤其艰困行业,为撙节人手支出,请不起固定人员,兼职,派遣……越来越多,这些人收入恐怕连22K都望尘莫及…….。 以我离台前服务的那个企业集团为例,我在那儿工作六年。身为掌人事录取,叙薪权当高层,在我记忆里,新进人员若具经验,经历,术业有专攻者都是量才叙薪,叙职,不受条文框框限制。不少职位比我低,薪水我叙得比我还高许多。一般新进人员起薪高毕15-18K,专毕20K左右,大毕22-25K,硕士28K up,博士35K up,薪水行情算是中上。依当时物价水平,维持个人生活没问题,省着用可能还有积蓄或贴补家用。薪水给的还合理,升迁,加薪也是依例一年评估一次。记忆中幅度随多少不一,但似乎未间断过。尤其在物价波动较大时,老板们都有额外考量,“留人”要紧。否则多年培养的人才一流失对公司总是损失及打击。更好的老板,把员工当伙伴,把公司利益分享给同仁……宏碁施振荣先生那几位创办人就是如此,並形成公司“企业文化”,宏碁那是快速崛起,就因老板善待,员工将士用命有以致之。 我进职场初薪一千七,退休来美时已超过200K……有人说这是我运气好,碰上那奋进的大时代……而今已没有这好机会,好机运,好老板……是吗机会,机运,老板要自己去创造,去闯,去寻求?绝没有天上掉下来白吃的午餐,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绝难悻致……。 故22K是个极无聊,极可议的假议题,突破22K,升迁,加薪……到头来,还是得靠自己的努力;话说到这里,周遭不懂事伙计,不知所以年青人,刻薄不良老板……不敢说绝无仅有……所在多是。为什么要请人?用人?为什么要找工作,做事,赚该赚的钱……之前首要就是要创造利益,做成事……才能分享成果。其间一旦有偏颇,甚至反其道而行。“代誌就大条了”,故凡事要求别人前,上上策彼此都须先检讨自己!心安理得,结果必然顺理成章。 知福惜福!知恩感恩!!人生真奇妙!到处遇贵人!!
我和家人都喜欢摄影,照相,相片是永久的记忆。闲来翻翻相簿,回忆往事,仿佛历历在目,心领神会也是一乐。 在曾述的台湾记忆,特别提到幼年三位玩伴,迄今仍常在思念当中。曾重游旧地,已非当年面貌,但犹记得当年情景。说起来,我们四位是当年众多玩伴中,常被本地人(昵称阿海)所取笑的“阿山” – 外省仔。 或是人生奇妙,或是我真是幸运人,过去七十年,遇到不少“贵人”,每在我人生转折时出现,适时扶我一把,虽未曾大富大贵,但一路走来可称顺遂,没有与到大风大浪,难熬的挫折辛苦,每每逢凶化吉,峰回路转。人须知福惜福,知恩感恩。当然一旦行有余力,也要仿效那些贵人帮我般帮助别人。 从小我就是一个顽皮,捣蛋,令长辈,师长头疼的孩子。第一桩就是“好问”,什么事都打破沙锅问到底爱问,但问多了也令人烦。尤其小学,我读的是当时算是名校的台北女师附小,学生大多是来自大陆,随政府来台的外省子弟。老师也多是大陆时期各地的名师。管教极有经验,也极严。也因这段月因缘,每位老师都视我们如自己的孩子。其中记忆尤深的是白子祥校长和班导吴炳芳老师。前些年几位热心小学同学组同学会,找失散同学也循线索找到两位老人家,恢复了联系。吴师迄今九秩高龄犹健在,还和我们共游乐好几次。白校长在师母过世后,从加拿大侨居地回到大陆天津老家和一直滞留大陆家人团聚含饴弄孙,於年前高龄仙逝。这两位也是我命中“贵人”,他们的言教,身教迄今我仍奉为圭臬。顽皮如我,若当年没有他们的严管厉教,及时扭正,我不知今天的我会成什么模样。他们就像座明灯照亮了我一辈子。 说来真是一路幸运,从高中到大学我都遇到了对我特别照顾的恩师。一位是我高中校长范文忠先生,一位是我大学时法文教授龚士荣老师。两位都是天主教神父,因为没有子女,就将我们视为他们的孩子,呵护备至。加上我又是教徒,从小在教堂里看我长大。而今又能在他们跟前受教,对我关怀可想当然耳。但他们对我並不因此特别宠,反而管教特别严。范校长一句话迄今令我记忆犹新“连你都管不好,我还能教好谁?”龚神父更三番四次叮咛,耳提面命,“两年法文教育学不到什么东西,老师只是起个头,引个路,未来修行仍靠你自己。社会多诱惑,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自己的信仰。循此而行,就不会行错走歪,做个像样的人……我就是在这样氛围下长大踏入社会。 踏入社会第一份工作就遇到一位好老板(指我的上司)宋汉秋先生,也是第一位在职场中一再提拔我的“贵人”。进公司才知道,我应试时第一关就被刷掉,风云际会是他把我救回来的,让我参加第二关笔试,我的一篇情书及一篇电影观后感感动了他,我被录用了,国华是当时最大一家广告公司,我获益良多,也开启了我今后从事行销,管理的大门。“宋样”一再强调做人做事要专心,诚意,热意,创意,我迄今一直奉为我奉行不悖座右铭。 在职场上,我虽没有开公司,当老板,赚大钱。但逢凶化吉,周围帮助我的贵人一直不少。有位“贵人”孙国祥先生和我特别要好,小我三岁,是我在广告公司服务时的客户,因谈得多成了莫逆之交。后来我和他与一些志趣相投,业界朋友组成二二会,定期每月第二个礼拜礼拜二下午聚会互通讯息,互相切磋,必要时互相奥援,俨然在圈子里成了一股力量,对彼此都带来助益。孙老弟后来一直很有成就,是我们当中最杰出的一位,历任好几家知名企业总经理,CEO。现在仍在职场,横跨好几个行业当老板。我亦曾因其之荐,由贸协邀去重整一家标竿工厂“杨铁”,也因这段因缘,开创了我另一段人生,有缘进入到台湾最大一家电脑公司“宏碁”服务,让我人生更丰富。我感谢这位老友,好兄弟。 进入宏碁也是一桩奇遇,又碰到我此生极为重要几位“贵人”。台中省力公司陈荣如总经理是宏碁及杨铁的经销商,他是宏碁施振荣董事长同学,他知我成功重整杨铁表现,在我杨铁约满时推荐给施董,施董和邰总亲自约见,面谈当下十分投缘,立即邀我加盟,出任邰总VP级特别助理辅佐邰总。此后六年就在他们赏识下尽忠职守不辱使命。后来宏碁龙腾大发,一度更跃为全球最大电脑公司。施董,邰总对员工极好,员工亦视公司如自己的事业,公司有成,同仁亦荣其惠。 想念David等”二二会“诸好友;但愿人长久,万里共婵娟
回忆往事,心绪仍常激动,甜酸苦辣均已过去。能抚今追昔,何尝不也是一种幸福? 想当年在台湾企业界,媒体广告圈谁算不上是个”人物“,但尚算得上是个还活跃的角色……但迄至退休来美,甚至如今在丹佛已定居超过二十年,却始终没参加过狮子会,扶轮社之类世界大型社团。倒是在三四十年前在台湾时,曾和一些谈得来的朋友搞过好一阵子”二二会“。如今有时还常忆起,怀念那段大家相处何其热络欢乐时光,想念我那些朋友。 只是岁月如梭即使随着我们一起及后来加入的一些”小老弟们“,如今都已年逾花甲,是个”准老头“了。而起头的几位像我和David都更是年近古稀或超过的“老阿伯”了。不过我惭愧别人看来是幸福的我早早就在五十多岁正壮年就退休。而不像这些老友老的少的,有的还在台湾职场打拼。大多当红在各自行业中成为领袖级顶尖人物,每当思及,有友如此,亦感荣焉。 提起“二二会”这段少年往事,思绪不禁回到三四十年前……我们这一伙从谈得来,惺惺相惜到知交,深交,年龄多正刚过所谓初出茅庐不知天高地厚,已懂点人情世故的青涩期,在敢冲敢闯中已有两亩三分地,在各自行业中有了知名度,皆可独当一面的所谓社会“中坚”,经历场面渐广,经验已具,认识的朋友渐多……用句江湖上的行话,已算得上是个有字号的“人物”吧! 公余闲暇,有事没事……三几好友就自然而然兴起大伙聚聚喝喝咖啡,聊聊天,偷个半日闲……只是我们这群“大男孩”与时下一般流行不同的是我们不时兴谈风花雪月,不搞男女关系或上什么KTV,酒廊,夜店……谈的多是工作上的种种,得意处或是彼此讨教,交换心得意见,相互勉励。所谓“无友不如己者”臭味相投,果期不然都是益友,不见损友。 此风渐在业界,圈内传开,和我们有点交情闻风而来加盟的朋友越聚越多。原来我们相约常去光顾位于敦化北路长庚大楼一楼咖啡厅,虽有兄弟在那儿主持,但位子已不够用……不久就移驾地方更大对街中泰宾馆咖啡厅。更叨这位餐厅兄弟关照,加上我们这些人看来斯文,不似吵闹胡搞之辈……上述两处都待我们如上宾,不时送续杯,送水果,优待,常让我们惊喜,兴奋……。 因为常聚,故我们打从组“二二会”开始就约法三章,花费Go Dutch各自负担,吃多尝少,悉听尊便……。如此这般,人越聚越多,最盛时已超过二十位,占了四五张桌子。为了彼此能多多交流,不求人多,而求其精,其纯,招呼的到……有人建议不妨订些心照不宣规矩,人数订在二十二位,再多敬谢不敏。固定约会时间,好让大家安排,则依二二之意订在每个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二下午二点,不再另约。有空,有兴趣到时候就来,有事就走。个别之约不在此限。 细析这二十二位常聚好友,最初几位像我跟David都是搞行销Marketing的,故交往的都是在相关行业就职的居多。不是负责行销,管理的,就是来自传媒,广告的朋友。前者大多在顶尖大公司任职,后者有来自三台两报和大广告公司。有次一位会友诚算了一下,我们这些人负责的广告预算一年竟有好几亿,在那是是天文数字,媒体,广告公司都不能不重视,另眼相看。而我们有这些媒体,广告圈的会友替我们把关,操盘,争取TV档次,平面版面得心应手不在话下,相得益彰……。 不过誉之所至,谤亦随之。日子一久,业界圈内闲话渐多,或有顾忌,渐渐二二会也似变了质,约定时间的聚会盛况已不复当初,革命情感也似少了初衷,动力,缺席的人越来越多,二二会最后回复原始的三两相聚,无疾而终……何至如此下场?迄今仍令我扼腕叹息。 二二会当初之吸引人,有道是“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何况我们这一群工作性质相近,个性也相投,勇于表达,不怕丑,不藏私……坦诚相待。诉苦,创见,得意失意,一见面都能相谈无忌,将事情,问题摊开来谈,Brainstorming脑力激荡后,很快就有了结论,怎么说都比一个人苦恼强。 我就深受其惠,只举一个例子,这子当年曾轰动三岳五海,在业界圈内也传为行销一段“佳话”。事情是这样的,某日在一位好友力荐下约我去应征一家世界性名牌颇具规模体育用品公司行销负责人一职。那位老板邀我一谈十分满意,进一步想试试我真正内涵及笔下企划动力。要我在一周内给他我对他们产品行销看法。其实该产品行销全世界,其行销手法功力不在话下,高手如云。我当然不能丢荐我去那位兄弟的脸。虽这老板只是轻描淡写说是想听听我的看法。我即慎重其事,输人不输阵嘛接下这一任务……。 当然这么大题目,这么短时间,岂是我一个人闭门造得出车来的?当下约了二二会诸好友共商大计。大伙知情后,就自己所长分了工,约好几天后再见面向我简报,由我总成。果不其然大伙把这事当事,都尽了自己力。这场商讨十分精彩,像开大研讨会般。我这当事人收获当然十分丰硕,下笔总成如行云流水,很快就完成打好字,如期交卷。 那位老板看了内容,既喜又惊。喜的是内容如此丰富,建议亦是字字珠玑。惊的是这几乎是不可能任务,能在这么短时间,有如此“大作”。我当然没有登天本领,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我坦诚非我一人之力,而是集思广益,二二会友共同结果。老板知来龙去脉后当场邀我任职加盟……只是后来“因故”我并未就职。但这段“辉煌”一直是我们二二会常谈话题 – 我接生,大伙培育的“绝世大作”。 这也算是当年一桩“台湾奇迹”吧!! 我们这一班!- 六十六年后,我们还常在一起!!
人生多奇妙?这只能说感谢主的安排,六十六年前,我们从不识成了同窗,而今相隔多年,我们又常在一起……。 记忆回溯到六十六年前的台湾,国共内战正炽,我们这一班近五十位同学,除少部分是本地学生外,余大多数是随着父兄,随着国府撤退来台,来自大陆各省,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子弟,真是有缘差不多同一时间进入到当时台北所谓“名校” – 女师附小就读,它是当时三所台北以国语(普通话)教学的国小。 我们这一班以八德为首的“忠”班为名……时局渐趋安定,我们这一班很平顺地大部分同学一起从小一读到毕业。唱骊歌正是民国四十四年,西元一九五五年。离校随着联考成绩不一分发,从此各奔前程……。 明年二零一五年,美国一百零四年,离校已过了整整一甲子。有位热心的同学相邀届时是否齐聚母校庆甲子,开同学会?好个名称:“甲子同学会”一定羡煞不少附小校友。 说起我们这一班“六忠同学会”,一九九八年是我们值得回忆的一年,彼此在一别四十多年后,竟在美国此地找到二十多位同学从四面八方各州相约在旧金山,班导吴老师所居住的地方开同学会,在续前缘……。 来龙去脉,也颇为奇妙,如今道来犹感兴奋,我更有荣焉,这福缘,这往后的互动,竟是刚退休来美“新移民”开始。谁都没想到相隔这么多年,竟能在异乡重逢再在一起。一九九六年正当事业高峰,我决定退休来美,伴妻陪子,做老婆“一丈之夫”,不再两地分离,何况尚是盛年,摩拳擦掌,兴致勃勃,创造人生“第二春”,讵知深入了解之后,以我这半百年龄,在人地不熟的情况下谈何容易,遂在老婆恩准,全家体谅下,卸下盔甲真正此次裸退……。 从在台北极忙一时间来到丹佛极闲,初确实有点不适应……漫漫长日当如何打发?请缨做“家庭煮夫”,太座当场应允,从此三餐如何调理成了我的主业。丹佛以气候绝佳闻名,雨少阳光足,别说家家户户有个后花园,这个城市花团锦簇,就像个大花园。因此之故,顺理成章成了超爱园艺,喜欢漂亮的太座现成下手,助手。虽人已退休,有时仍难忘当年在台湾活跃,聘驰的日子……我家老幺贴心,他说爸,你既有这么多经历,有喜欢写文章,何不道古说今将你想讲的话,想回忆的事情,对故国的期许……统统写下来,投稿此间报章,网路,又可打发时间? 此议甚佳,就从那天开始,我笔耕至今未辍。拙文散见世界日报个论坛:纽约的“世界论坛”,旧金山的“金山论坛”,洛杉矶的“南加论坛”。多年下来,刊出的有数百篇,累积已逾百万言,没刊出的更多。 既名为民意论坛,少不了论天下事,有批评,有建议。批评不带脏字,建议以我实务经验,每能针针见血,我自己一吐为快。更兴奋的是交了不少文友,常给我加油打气,能写多写点。就因为去稿太多,编爷建议我多几个笔名,不同内容用不同笔名,论坛是大家的,我说不能稿多独享。除本名外,李思汉,陈思齐,吴多默都是我的笔名。 我们这一班能别后重逢,就是在世界日报牵的线。六忠老同学千山那时在世报服务,某日在报上看到我文章及刊出的近照,“这人”似曾相识,在编爷相助下来了通电话确实,确是当年的我无误老同学。从此开始了我们电话联络,又某日他告诉我,有不少六忠同学在美国,他们也常联络,何不趁热一个找一个,找更多同学,我们这一班在美国起头先开同学会。既已有此意,马上就做。循线一路竟被我找到近二十位旅居在美,白老校长在多伦多,班导吴老师就定居在旧金山,两位老人家均已嵩龄。 既然吴老师在旧金山,那儿又有好几位同学,在他们起哄下,我们这一班第一次同学会众议就决定旧金山吧;这次聚会更令我们兴奋同学会几乎在美国同学全员到齐,把两位同学家挤得满满地……。 为了留下这一刻,我曾将这一幕久别重聚报导在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二日出刊的世界周刊上。一些联络不到的同学或许看到这报导,透过报社和我们联络上。和台北同学有联络的同学也将同学会聚会的讯息告诉他们,台北同学也十分惊喜,说下次聚会别忘通知他们,也能共兴其盛。四十多位老同学如此寻觅目前已联络到超过三十位。有五位很早就不幸往生,其余同学大伙仍在寻寻觅觅中……。 整个过程回想起来犹不可思议,有的同学就近在咫尺,过去几十年就是碰不到面,而有的同学找到一位,透过他(她)就找到一串……大伙初见面已是坐五望六之年,声音神情依旧,只是两鬓见白容颜改,还好有眼尖的同学依稀中认出了彼此。当场欢愉,流露出当年纯真,拥抱话旧,引起机场周遭旅馆侧目,照这些老先生,老太太,天真地还像年青人一样,甚至犹有过之。 旧金山一别后,这近二十年来我们这一班曾有多次大聚,洛杉矶,华盛顿DC,都曾留下我们的记忆,一次比一次参加的人多,有些更从台湾特地前来,小聚更不知其数。大家最喜欢的还是游轮由,几乎乐此不疲上了瘾。 炎阳赶联考,百里去当兵 – 当年我是这样长大的!
台湾地处亚热带,七八月台湾真够热,尤其台中山上,日正当中,炎阳当头,军营铁皮屋顶晒得红红的鸡蛋都可烫熟。 同一时间,多少学子挤在又闷又热,挥汗如雨,没有冷气的教室或礼堂里埋头考什么联考! 想升学,想进好学校,必经联考这一道道关卡;刚兴奋金榜题名考上大学的年青小伙子均需齐赴台中成功岭接受预官集训。 我就是这样过来的……相信很多和我们同样面对考验的同窗,同侪和我同样提同样问题,为什么这两档人生重要大事都挑在大热天办,这不是故意折磨人嘛? 有位老鸟教官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合理叫下来,不合理叫锻炼“,”不经寒彻骨,日当头,岂知扑鼻香“……想升好学校,就得赶联考,要当真男人,好汉,硬汉……就得服兵役去当兵。谁也没例外……这甜酸苦辣,我当年曾备嚐……。 或许有人因此受不了,搞什么教改;头一击就将联考废掉,学欧美搞检覈,改头换面成会考,因为不是联考公开,公平”一试定江山“,人为多了操作空间,弊病疑虑叢生,很多人怀念过去的联考,尤其我们这些现已是“家长”的过来人。孩子们为会考,为一纲多本……得读更多未必将来用得到的书,为有好成绩,补习亦少不了,家中多了烦恼,孩子多了苦……教改改成这样,何苦来哉? 我那个年代,从小一到大学毕业,我一路顺利,共经过三次联考洗礼。三次都是在北一女礼堂考,战绩是二胜一败,败的是高中联考,名落孙山后的打击,刺激我奋发图强,终于在升学考试最后一役大专联考扳回一城,考进公立大学,进了我想进的科系,只是千辛万苦登的山,却在大学毕业,进入职场……干的种种职位却都没有一样是本行专业“法律”,您说人算不如天算,难道书都白读?不过当年除了小学是义务教育,人人都需就读。其余一关关,学校少,各校取录的人数不多,僧多粥少,竞争说有多激烈就多激烈……以当下的术语来说是种取优汰劣的“菁英考试”。过程虽然残酷辛苦,但贵在公正,公平,公开,联考前人人平等,鲜少例外。尤其感人的是每逢家中有人赴考时,成了全家大聚会,全家一起陪考,一起紧张,一起累……放榜时,全家都守在收音机前听榜。听到自己名字,无不雀跃,落榜当然也是阖家沮丧,几家欢乐几家愁……。 教改之后,也是在台湾富裕之后,很多人有能力升学,大专院校遂如雨后春笋般设立,录取率几乎百分之百,联考还没全废时,八分就可成大学生,成为举世笑话。 大学生这么多,本来可服预官役。而今不需这么多预官……故从过去我那年代考上大学就可当预官成须经考试择优选取,未能上榜的一视同仁跟其他“充员”一般从二等兵干起。 我那年,好像是1961年一考上大学就接到通知上成功岭接受八周入伍教育当“好汉”。这些“天之骄子”才高兴成大学生,就得头一回离开父母家人呵护,过团队生活,受严格军事训练,剃光头,整内务,棉被折的四四方方像豆干般。白天操练,晚上站卫兵,不时还来个紧急集合,夜行军……风雨无阻,炎日当头……时值酷夏,台中山区多雨又湿又热……一天下来军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军服到处可见汗渍斑斑,干成粉状。逢雨,长官怕我们这些少爷兵体虚感冒,早备了热姜汤替大伙驱寒,不是这样就了,喝完再操……。八周很快过去,同甘共苦,建立出兄弟情,临别这些大男孩都有点依依不舍。成功岭前,家人早已久候相迎。无不惊喜“宝贝”不见数周,竟变得又壮,又结实了,也更乖,更懂事了……不上成功岭非好汉,所言非虚,也是这般日子最适切的评价,也是我迄今仍怀念的经验。 预官役一年,八周大约两个月在成功岭,剩下十个月大学毕业后下部队任预官。我分配当宪兵少尉副排长,当官当然要受军官养成训练,也是八周。但这八周够呛的,为了速成,密集训练……宪兵又是允文允武军种,学科还好,以这些大学毕业生程度,一点即通。只是柔道,摔角,拳击,国术……武科十八般武艺,就只能摸到点皮毛了。还好副排长上有排长,下有士官长,士官襄助……一般阿兵哥也明白我们“道行”,不至于为难我们这些只干八个月的“少爷官“。就在这样紧张,又轻松的预官生涯中,八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军队军纪森严,宪兵又是纪律部队,工作上分上下,出了部队大家已处得像兄弟一样,而我“承上启下,左右逢源,前后兼顾”的处事态度在此也博得同连弟兄的配合。 台北市郊有座观音山,山上有个硬汉岭。这名字是我们宪兵弟兄起的,相当“陡”……爬上山,攀上岭不简单,宪兵视“上岭”为毕业试,退伍前一定要攀岭一次,成功“好汉”就成“硬汉”……当然我不能例外。这也算是我当兵一大趣味,再者,这宪兵少尉副排长头衔够唬人的。何况宪兵就是古代御林军……亦属军中菁英。够呛吧? 亚太营运中心 – 台湾记忆中永远的遗憾
在“丹佛华人资讯网”开笔写我的台湾记忆,不觉中已写了三十篇,意犹未尽……所述往事,多为快乐的过去。只有一桩事我一直介怀在心,难以拂去。 “亚太营运中心”这一构想在我参与那台湾“黄金三十年”岁月时常萦绕心头,並以之为傲,常与人就此高谈阔论。只是我言之谆谆,听者无意。延宕结果,这一大好构想,能让台湾更上一层楼的契机,眼睁睁看它终成泡影……沦为遗憾! 此后退休来美,倏忽又二十年,我已年迈古稀,每忆此段经过,仍有锥心之痛。今台湾日见沉沦,对岸神州俨已崛起。台湾再起机会已逝,再也回不来了。我有生之年,恐已看不到台湾的觉悟,注定“亚太营运中心”终将成为台湾及我台湾记忆永远的遗憾。也令众多关心台湾的人为之扼腕,叹息,唏嘘……。这难道是台湾的宿命? “亚太营运中心”构想源自两岸开放往来,关系日见改善,台湾面对神州大陆因之掀起的变化及发展,台湾近在咫尺,首当其冲,该如何因应?台湾之前曾有过从无到有,二战后一片残败中,如何奋起创造出台湾奇迹,台湾钱淹脚目,台湾走向世界,跃为开发中国家楷模“亚洲四小龙”之首……的所谓“台湾经验”。正可以之协助同文同种的对岸脱胎换骨起来,一起携手走向世界……“兄弟联手,力可断金”此之谓也。 台湾当然不只我有这构想,大有人在,尤其那些哪儿赚钱往哪儿跑到活跃台商更“起而行”大胆西进……两岸一开放,很多人和我一样迫不及待往大陆跑探亲,旅游,经商……大陆亲友包括政府见台湾如此神勇“见贤思齐焉”……台湾能,地大物博的大陆神州应更有为。一时间亲友得续旧情,份外热络,台商则如鱼得水,再展风华……这股西进浪潮,人称“黄潮”吸引力举世眼光,起而随之,劲头就像过去八国联军侵华一般又再觊觎神州这块处女地,庞大市场,纷纷东来。中国大陆今天能迅速崛起,台湾当年起的带头作用功不可没……。 大陆一开放,有浓浓故国情的我就踏上故土,从南到北,深入内地走了一遭。一则访亲探友,看看大好河山……再者我是搞行销作业务的生意人,看看神州大地有什么商机我们可以做的?回台后以此向我所属集团作简报建议。就因为如此,我衔命数度前往大陆,更深入探讨……我服务的集团遂能在同行中捷足先登,强得先机,在神州有很好的斩获……。 就此,我孕育出大陆发展十八字箴言“立足台湾,胸怀大陆,放眼华人世界,进军国际”就是来自我这段大陆行明察暗访得来的心得,不仅成为集团同仁举行的“”,也为人传诵,有不少“同好”。 当然这十八字不能言之无物沦为口号,如何做?我也将我们的的行动彙为十六字箴言,不仅是我自己奋斗的座右铭,也是认识我的朋友,同侪同事相互勉励的目标:“功能整合,专业分工,利益均享,策略联盟”。除了在周遭,尤其集团内广为推广此一理念外,也多番受邀在很多场合就此说明,简报……。 大陆开放伊始,百废待兴,亟需各方活水,看到西方繁荣,更是心动……以各项优惠向外招手,吸引各方人才,资金……香港,澳门遂成了这一变化其对世界两大门户。只是中国大陆仍是社会主义共产体制,对港澳能扮演什么角色仍有疑虑。 相对台湾与大陆毗邻,有近在咫尺之便,亦有台湾海峡之险及狹东亚,美国到东南亚,欧非,纽澳咽喉极佳地理位置,台湾又正面临更上一层楼“产业升级”抉择,正适合“进可攻,退可守”亚太营运中心,企业总部所在。台湾从政府到民间企业有很多人,包括我都有这想法。世界闻名调查商情权威麦肯锡公司不知是什么人委托,还是它们也看到了这一趋势,就“亚太营运中心”在台湾这一课题来台看看台湾各界反应,我有幸也是他咨询对象之一。 这一谈话,由于双方都有意促成这一构想,思维均久,故谈来十分投机。对方对我肺腑之言再三表示对其未来建议报告十分有用,咸盼能心想事成还事后专程向我致谢。尤其他对我将台湾比喻大香港,大澳门一番话更令他记忆深刻,正一言即击中此一课题重点。相信更容易让人理解我这番苦心。 香港,澳门本只是广东边陲两个小渔港,因列强东来侵华抢来的两块殖民地,作为它向中国欺压勒索的门户,遂有后来在商业,赌业的崛起,繁荣。但毕竟只是叢爾分寸之地,何况整个神州压境,处处牵制,发挥有限。 台湾如前所言就不同了,只要愿意脱胎换骨,应比香港,澳门有更大的发挥,黄金三十年代经验也有足够条件担当起比港澳更好亚太营运中心的角色。研发管理在台湾,生产销售在大陆。台湾西部从台北到高雄有比香港不知大多少倍腹地任各方面总部遨游。後有基隆,高雄两国际港可供吞吐,取香港而代之成为“大香港”,而台湾东部包括离岛金马澎湖,其地理优势,比澳门更大,更像世外桃源,作为娱乐胜地,赌城更是上上选,我喻之为“大澳门”。若此案当时成真,对两岸,对全球都是有利的绝佳构想……。 可惜的是经国先生过世之后台湾几位领导人,中华民国总统都没有蒋氏父子那种魄力,只图现成,缺乏远见,困於意识形态……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大陆崛起,台湾作为跳板契机一失,亚太营运中心,大香港,大澳门这构想遂在各方叹息中“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胎死腹中,成为两岸永远的遗憾。 台湾电视 – 从三台鼎立到百台争锋, 从共同天线到有线电视 – 我曾忝为重要推手
记得是在西元六十年代,台湾开始有了电视。我那时正在大学就读,从此就感觉到周遭生活起了很大变化。之前,家家户户晚间最大娱乐,小孩做功课,大人们就围在收音机前听广播剧,白银阿姨报新闻……。 台湾第一家电视台就叫台湾电视,简称台视。这是由台湾省政府为主出资办的电视台。由于仅此一家,开播后就成了媒体宠儿,风光了好一阵子。电视比广播胜了一筹,除了听到声音,还可看到画面……一开机就吸引了周遭很多人目光。初期,有电视机的人家不多,街上电器行橱窗里的电视机一开,很快就吸引很多路人自然驻足观赏,店家也不以为杵,乐此不疲……有助销售。那幕景象,活像那时露天电影院。 有电视机的人家,当时很出风头,尤其在群居的眷村。那家电视一开机,立即成了左邻右舍自动登门造访之所。串门子,嚐眷村菜,电视是最重要推手。眷村朋友感情特别好,大家每晚一齐看电视不无原因。 时代巨轮一直在进步,趋势是挡不住的……不久,电视画面从黑白变彩色,更具可看性。电视机尺寸越来越大,而厚度越来越薄,售价越来越低,迅速普及,成了每家必备电器,有的不止一台电视。电视台也从台视一枝独秀,又多了中视,华视与之争锋。 电视台一多就有了竞争,为争观众,开始注重节目,争奇斗艳,无不各显神通……当时有句圈内行话-“输人不输阵”,谁也不想排最末名。当人们收入增加了,市面繁荣了,电视机广告时间,报纸版面……供不应求不够用。观众,消费者胃口养大了。不久,三台节目以不够满足。近邻国家的电视,有的小耳朵亦可收到。曾几何时,很多人家屋顶装起了小耳朵,以小耳朵看三台,画面更清楚。小耳朵你装我装,趋之如鹜。有一阵若从空中,高楼鸟瞰,屋顶上满是小耳朵,蔚为奇观…..。 小耳朵良秀不齐,经不起风吹雨打,太多太乱既不美观,也因装设位置引起不少纠纷。有商人脑筋动得快,加上水电行技术配合,整起了大耳朵,比小耳朵可收视更多境外节目,卫星节目,再将这些几无成本的画面,节目,拉线到愿装订家家户户,酌收费用,谓之“共同天线”。果然效果比原来小耳朵好太多了,可看的节目不止三台,也多了……如此一传十,十传百……吸引更多业者参与,初期并未引起政府关注,也无法条约束管理……加上这些业者拉线,挂线大多图方便利用现成的电线路,或电信网路,你挂我挂,触目所见,电线杆上满是线路,既不美观,一团凌乱,难免引起彼此间不少纠纷……而原以为大耳朵从天上所截取下载的境外节目,卫星节目像收看三台般无需费用,但日子一久,被境外节目发现,引起政府不胜烦恼,政府决定取缔。 这时,因宏碁有个大变化,很多同仁离开了这大家庭,环境陡变……恰好我的一位亲戚有意从传统产业转向科技……知我有宏碁经验,他是中央民意代表,前述共同天线业者希望在政府取缔下能有人替他们向政府说项,明白业者处境,刀下留线,化非法为合法。这一从共同天线走向有线电视的艰巨任务正是我们进入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整合的契机,我请缨担纲去这一任务,作为业者与政府间沟通,协调桥梁。 新闻局早就想针对这棘手,头痛问题根本解决,遇到有个大集团有资金,当然欢迎有人来整合,做协调,我们提出的计划,很快就得到新闻局的配合。业者也愿意在我们的撮合下配合政府整顿,整合政策。不论线路和节目渐因有人管,有人整合逐渐上了轨道。昔日非法的“共同天线”成了日后合法的“有线电视”。业者们个个欣喜若狂,有了合法身份,从此不需偷偷摸摸,可堂而皇之做生意。也乐付外来节目费用。皆大欢喜,也愿在若干大企业毫下作进一步发展。 这是我协助我亲戚转行五六年间最大工程,迄今仍引以为荣,化不可能之艰巨任务为可能。而今我退休近二十年,台湾电视也经过这段时间发展,频道数早已逾百,仍因科技发展在不断增加,也深受用户欢迎。业者收入正常,也乐乎改善设备……。 抚今追昔,犹感兴奋,愿誌其盛。 我在宏碁做的两件大事!Big Job!!
在本专栏过去的拙文中,再三提起我在职场最怀念的公司就是宏碁。两位老板施董和邰总都对我很好,支持信赖有加。让我这个电脑门外汉在台湾最大一家电脑公司内有充分发挥的机会,在正在起飞的台湾电脑产业发展也能做出贡献。 有两件事值得一提,我在宏碁正职之余特别关注。这两件事以我学识及过往工作经验我能做的,也做过有很好口碑成绩的。一是以我还算不错的口才和简报能力,一些公司对外说明,演讲……都有我担纲。而坊间对宏碁如何以百万元创业?又迅速崛起,好奇与兴趣,“企业文化”是当时时髦的新词。我即以此一主题做了不少演讲,甚获好评……另一项大事即是“行销推广”……三十多年前电脑,尤其是PC个人电脑才刚起步,电脑有什么用处?怎么上电脑,用电脑?多的是人一知半解,急待说明,教育……如何“行销推广”恰是我过去工作上最常做,也说是最擅长的事。 “企业文化”是个大题目,在细说从前专章里我曾工作过的八大企业,八种不同“企业文化”有详细描述,宏碁企业文化是什么也一一点出,也是宏碁成功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 如何行销推广电脑?让大家接近电脑?学会电脑?运用电脑?……我忆起当年我在南桥带车队南征北讨试销,产品介绍,市场调查……那段刻骨铭心经历。建议公司在既成通路-各地“宏碁资讯广场”试办做起。资源由公司统筹支援,销售收入,成绩则悉归“店头”。为了带动这些“宏碁资讯广场”热烈参与,我更进一步建议公司,大规模在都市地区举办。一旦蔚为风潮鼓起来之后,店头尝到了甜头,就更有意愿依样画葫芦自己办起来……。 恰好那时高雄市教育局在一群热心电脑教育的老师们敦促下,希望由政府带头推广。这些老师已设计备妥一些教育,游戏软体……刺激user使用者兴趣。 高雄市教育局终于同意了这些老师建议,情商各电脑大厂来配合。宏碁高雄分公司获悉后即向我汇报,了解详情来龙去脉,正合我求之不得行销推广机会,即着令高雄分公司积极争取。高市教育局一听宏碁这大厂愿共兴其盛也十分兴奋,即向苏南成市长汇报,苏市长眼看有人配合,狮子开大口,要办就办大的,轰轰烈烈的办。他要求五百台电脑来办教学大展,拨出技击馆一半空间来做。 五百台电脑办大展非同小可,当时相信也只有宏碁能办,愿办。如何进行即面禀施董,邰总。邰总一向信任我,他说要我看着办,他全力支持。施董的反应更让我大为兴奋,他说既然要办就办大点,这机会确实难得,他一口应允加码一倍,提供千台配合电脑教学大展,技击馆全馆举办。这一回覆,当然更令苏市长兴奋,惊讶施董的大手笔,当下两巨头相约会商。更想不到的是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一拍即合。着由高市教育局与宏碁高雄分公司积极筹办。 一千台电脑数目不小,运送就是个大问题,当时电脑一台售价六七万,千台是六七千万大手笔,至於进场,试机,教师,软硬体工程师,现场人员……仍需动员上千人,这对两个主办单位都是大考验。也是高市教育局及宏碁高雄分公司从没办过的大工程。 整个筹备工作,为确保环环相扣,以PERT方式筹划进行。一点误差都可能导致整个活动成败,故参与人员无不战战兢兢,我与高雄分公司几位主管更是多日未眠。我更南来北往,运用我特助身份周旋总部各单位及工厂,紧迫盯人,务期每项准备工作一一就绪到位,高市教育局也依承诺提供场地,宣传,人员配合。当时就有人见状笑说这活像电脑界大拜拜,难得一见大场面。本来计划办一周,后应要求延长为十天,仍有众多向隅学校……只能抱憾交由高雄个宏碁资讯广场依大展具体而微举办。 大展成功,高市教育局,宏碁同仁参与人员个个喜意言表,皆誉为官商合作最成功的一项案例,显可预期这一年高雄地区电脑业必将是大丰收了。不仅宏碁业绩大增,同业也获益不少。我身为统筹这项活动负责人,更是点滴在心头,感触尤深。我曾将这段过程为文详述,将在下篇回忆专栏中转录。 |
作家简介
游守义,1942年生于安徽婺源。笔名: 李思汉, 陈思齐, 吴多默, Archives
June 2015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