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视 – 从三台鼎立到百台争锋, 从共同天线到有线电视 – 我曾忝为重要推手
记得是在西元六十年代,台湾开始有了电视。我那时正在大学就读,从此就感觉到周遭生活起了很大变化。之前,家家户户晚间最大娱乐,小孩做功课,大人们就围在收音机前听广播剧,白银阿姨报新闻……。 台湾第一家电视台就叫台湾电视,简称台视。这是由台湾省政府为主出资办的电视台。由于仅此一家,开播后就成了媒体宠儿,风光了好一阵子。电视比广播胜了一筹,除了听到声音,还可看到画面……一开机就吸引了周遭很多人目光。初期,有电视机的人家不多,街上电器行橱窗里的电视机一开,很快就吸引很多路人自然驻足观赏,店家也不以为杵,乐此不疲……有助销售。那幕景象,活像那时露天电影院。 有电视机的人家,当时很出风头,尤其在群居的眷村。那家电视一开机,立即成了左邻右舍自动登门造访之所。串门子,嚐眷村菜,电视是最重要推手。眷村朋友感情特别好,大家每晚一齐看电视不无原因。 时代巨轮一直在进步,趋势是挡不住的……不久,电视画面从黑白变彩色,更具可看性。电视机尺寸越来越大,而厚度越来越薄,售价越来越低,迅速普及,成了每家必备电器,有的不止一台电视。电视台也从台视一枝独秀,又多了中视,华视与之争锋。 电视台一多就有了竞争,为争观众,开始注重节目,争奇斗艳,无不各显神通……当时有句圈内行话-“输人不输阵”,谁也不想排最末名。当人们收入增加了,市面繁荣了,电视机广告时间,报纸版面……供不应求不够用。观众,消费者胃口养大了。不久,三台节目以不够满足。近邻国家的电视,有的小耳朵亦可收到。曾几何时,很多人家屋顶装起了小耳朵,以小耳朵看三台,画面更清楚。小耳朵你装我装,趋之如鹜。有一阵若从空中,高楼鸟瞰,屋顶上满是小耳朵,蔚为奇观…..。 小耳朵良秀不齐,经不起风吹雨打,太多太乱既不美观,也因装设位置引起不少纠纷。有商人脑筋动得快,加上水电行技术配合,整起了大耳朵,比小耳朵可收视更多境外节目,卫星节目,再将这些几无成本的画面,节目,拉线到愿装订家家户户,酌收费用,谓之“共同天线”。果然效果比原来小耳朵好太多了,可看的节目不止三台,也多了……如此一传十,十传百……吸引更多业者参与,初期并未引起政府关注,也无法条约束管理……加上这些业者拉线,挂线大多图方便利用现成的电线路,或电信网路,你挂我挂,触目所见,电线杆上满是线路,既不美观,一团凌乱,难免引起彼此间不少纠纷……而原以为大耳朵从天上所截取下载的境外节目,卫星节目像收看三台般无需费用,但日子一久,被境外节目发现,引起政府不胜烦恼,政府决定取缔。 这时,因宏碁有个大变化,很多同仁离开了这大家庭,环境陡变……恰好我的一位亲戚有意从传统产业转向科技……知我有宏碁经验,他是中央民意代表,前述共同天线业者希望在政府取缔下能有人替他们向政府说项,明白业者处境,刀下留线,化非法为合法。这一从共同天线走向有线电视的艰巨任务正是我们进入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整合的契机,我请缨担纲去这一任务,作为业者与政府间沟通,协调桥梁。 新闻局早就想针对这棘手,头痛问题根本解决,遇到有个大集团有资金,当然欢迎有人来整合,做协调,我们提出的计划,很快就得到新闻局的配合。业者也愿意在我们的撮合下配合政府整顿,整合政策。不论线路和节目渐因有人管,有人整合逐渐上了轨道。昔日非法的“共同天线”成了日后合法的“有线电视”。业者们个个欣喜若狂,有了合法身份,从此不需偷偷摸摸,可堂而皇之做生意。也乐付外来节目费用。皆大欢喜,也愿在若干大企业毫下作进一步发展。 这是我协助我亲戚转行五六年间最大工程,迄今仍引以为荣,化不可能之艰巨任务为可能。而今我退休近二十年,台湾电视也经过这段时间发展,频道数早已逾百,仍因科技发展在不断增加,也深受用户欢迎。业者收入正常,也乐乎改善设备……。 抚今追昔,犹感兴奋,愿誌其盛。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作家简介
游守义,1942年生于安徽婺源。笔名: 李思汉, 陈思齐, 吴多默, Archives
June 2015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