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
── 热意诚意加创意 一心叁意闯天下 人生如戏,岁月如梭,蓦然醒觉,往往已时不我与。纵有抱憾,惜时光已逝,想拉也拉不回,徒歎奈何!?不才如我,未竟之志。只有阿 Q 寄望下一代...... 传承教训,去芜存菁,不为别的,下一棒莫蹈自己覆辙 ...... 刚入十里洋场谋职,每个人都有「第一次」...... 这第一次很可能就影响一辈子。幸运儿可说百不见其一,能做自己专行或是有兴趣的;大多数人则生不逢时,虽不满意,不得不接受命运安排,时也!命也!!话虽如此,仍得谨慎。一步走错,很可能全盘皆输,真正终生遗憾。 从小我就是「槓子头」,有些大人「叁岁看大」。算準我是将来靠嘴皮子做讼棍、律师的料。我确也没让他们失望,大学联考,前叁志愿我都填的是法律系。我也如愿以偿,进了想进的学校,想读的系...... 岂知造化弄人?进得了佛门,却修不到正果!四年寒窗,也曾悬樑刺股...... 直到离开学校找本行工作才发现法律之门何其窄?想挤此门学子何其多?原来除了法律系本科生。只要是法学士都可以和你抢饭碗。律师、司法官「正行」百千考生至多只有一位「出头」,轮不到的翌年再 来,有不信邪的,竟考到白头,望「门」兴歎!高登金榜固是凤毛麟角,各行各业只要和法律沾得上边的工作亦是一「位」难求。那股子抢位的劲儿活像小时玩「大风吹」,风水轮流转。谁抢到了位,就没别人的份,不服气?下回再来!有人受不了週而复始「排挤效应」「僧多粥少」煎熬,一气之下另闢蹊径,往国外跑,俾练就外国功夫,有朝一日再班师回朝...... 讲我「第一次」,要回溯到民国五○年代,那时离大陆沦陷已有一廿年...... 台湾「反攻大陆」、大陆「统一台湾」...... 两岸相争由热而冷,仅止叫嚣...... 两位蒋总统或已顿悟,以台湾蕞尔之地,要和大陆争长短,唯有富国裕民,出奇制胜!於是下定「决心」财经掛帅,致力外贸,还富於民...... 多年有成、出口旺盛,也带动了国内繁荣...... 老百姓口袋一「麦克」、购买力就强...... 如何将阁下的钱赚到我的荷包里?广告、行销应运而生,顿成当红炸子鸡、职场新秀......此後迄今四十年,台湾发展一路走红,号称「亚洲四小龙」,誉为「台湾奇蹟」...... 想不到当年法律窄门前的「败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风云际会竟让我有机会恭逢其盛「逞勇」在这波「脱胎换骨」台湾由贫而富的国家改造工程......且置身时代尖端,做「广告人」,捋「行销」之虎鬚。一做欲罢不能近四十年,直到来美退休 ......「细说从前」即在回忆这段值得所有留在台湾打拼国人骄傲的岁月,尽数我们那一代人筚路蓝缕、一路披荆斩棘的辛酸...... 比起上一代饱经战乱、颠沛流离、我们可谓安定中成长......但更幸福是是我们下一代...... 比我们处境更好、活力!开放!更充满愿景!期望能比他们父祖辈少受些苦难,有更大的成就!显然下一代必比我们「强」! 讲回自己,当年学非所用,抢别人饭碗、而且大多是有饭就抢...... 那时流行的谋职哲学是「骑马找马」。离开本行、百无一是是法学士;凭著槓子头「叁寸不烂舌」、写讼状的「笔力」...... 竟在时麾的新行业─广告、行销领域里找到「能道会写」一片天! 广告业那时候要的是热意、诚意、创意叁意俱备的「自命不凡」、并以薪水高、工作具有挑战性吸引...... 当年的我,初生之犊岂知天高地厚?自忖这「叁意」不差,论口才,论笔下功力也久经磨练。挑广告公司也要挑当时台湾最大的「国华广告」,方不辱我这堂堂当时不多的国立大学法学士。我的谋职「第一次」充满传奇!还没进国华,就已传成「佳话」! 广告词说得好听,「徵」的是天下「叁意」人士...... 实际应试根本不是这麽回事!主考瞧我只有「叁意」,广告行销没一样在行,当场二话不说,叁振出局!士可杀不可辱,战士岂有未经 沙场即告阵亡、凭著不认输槓子脾气和写诉状转状当家本领,言正辞严、修书一封好好数落了主考一顿...... 想不到歪打正著,广告人就是广告人,接信那位管理部主管,後来也做过我单位老闆竟然不以为杵,也为我打开了活跃行销界一生! 据後来国华同仁说,从来没遇过如此「硬颈」来抱怨取录的,我算第一人,抱著看好笑的心态看我是何方神圣?有多少能耐?给我的考题摆明是整我,不是广告,更非行销,而是情书一封,电影观後感一篇,随我发挥...... 事後自圆其说,考我情书是我若能写一手好情书,创意诚意 热意,文笔一定不差;电影观後感则在测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想像力及反应臧否的能力。 说也巧:那时刚退伍,工作还没著落,应徵之馀,就 只能追女朋友和看电影!情书上千封火候当然信手即可拈来「一把罩」,谈起电影更比法律条文还熟如数家珍。故人生不能强求,人算不如天算,也命中註定我这辈子要吃广告饭,行销粥...... 也与法律「有缘没份」! 不到一旬钟即写就千言情书,洋洋灑灑,读来听说迴肠荡气,赚了不少国华女同事眼泪。我进公司後曾想索回我那「旷世奇作」,想不到早已不翼而飞,谅必已被同文珍藏...... 其实严格来说 那不能算「情书」,也不是我和我内人当年恩爱情长的「原文照登」,而是凭空想像胡诌的一段爱情悲剧...... 描写一对男女、女的已陷情网,男的却因故未能接受这段感情,不忍伤女的心,更不敢拂女方家长已视自己是乘龙快婿的好意,毅然割捨这段感情而写下读来婉转绯侧的信......或不是情书,断情信却比情书用情更真、更深、此生或无缘,再缘在来世...... 据当时在主考身边的秘书相告,几位主考还没看完就决定录用我。那篇电影观後感我写的是迪斯耐二犬一猫相遊的观後心得;这是八卦肥皂剧的故事,在我笔下也成了百看不厌感人肺腑的温馨戏! 我的「第一次」、应徵糗事、本不值登「细说从前」大雅之堂:执意下笔,在引起和我受当年同样遭遇万千学子的共鸣,也可看出那时台湾蓄势待发蓬勃生机。人生途中,难免徬徨、尴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是安慰人的「假话」;不敢一试,岂知自己「行」「不行」?虎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往往就能替你启开人生另一扇门。心不「痴」、没有执意、诚意、创意、闯天下寸步难行。天无绝人之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肯做,敢试...... 自有一番新局面!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作家简介
游守义,1942年生于安徽婺源。笔名: 李思汉, 陈思齐, 吴多默, Archives
June 2015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