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科罗拉多学院的老照片,突然看到了一张上世纪二十年代一群年轻中国学生的合影,他们是谁,他们和科州有什么关系,不禁勾起了我探寻这些人故事的冲动。“......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相信对中国近代文学有兴趣的朋友都认得这是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死水”的结尾。文中充分表达上世纪初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对旧中国的失望和对新中国的期望,这股浪潮掀起了五四运动和而后一连串的社会运动,也造就出了许多有强烈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的文人学子和他们所创作出具有时代背景的文学巨作。1922年刚从北京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先生和数十位清华同窗被公费派至赴美留学,而先生和数位未来在中国文学界都占一席之地的同学们则是被派至位于我们科泉(Colorado Springs)的科罗拉多学院就读(Colorado College),那时还是排华情绪高涨的美国,而科州在1880年反华暴动和1882年排华法案之后,华人的数量已经明显的减少许多,而唐人街啤酒花巷也已不复存在,在当年依照科罗拉多学院毕业生行毕业礼时,是一男一女成对走向讲台领取文凭,但在一场毕业典礼上,中国毕业生有六个人,美国女生竟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中国男生成双成对地排在一起,以致校方临时安排了这六个中国学生排成三对站在队列前端,但看在先生眼里却有了深深的感触,如先生的同窗挚友梁实秋先生描述 “我们心里的滋味当然不好受,但是暗中愤慨的是一多。虽然他不在毕业生之列,但是他看到了这个难堪的场面,他的受了伤的心又加上一处创伤。诗人的感受是特别灵敏的,他受不得一点委屈。零星的刺激终有一天会让他爆发起来”,先生创作“死水”于1926年,是在先生看到祖国疲弱不振,目睹华人被外国人视为劣等民族下的悲愤之作,而先生一生投身他所热爱的祖国,直到被暗杀前在李公朴追悼会上还高声直呼“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最后一次演讲,1946)”,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和作品影响和改变了一整代的中国人,直至今日。所以说科州和近代中国的关系千丝万缕,下一次再有人提及闻一多先生,您也可以告诉大家其实先生和科州还有这一层的关系了。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Archives
June 2023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