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是爵士乐在丹佛的五点区(Five Points)崛起的时代,那些年有不少爵士乐响当当的人物都曾在那里的罗森尼恩酒店(Rossonian Hotel)驻唱,创造了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但时光流逝,岁月如梭,曾经门庭若市的罗森尼恩酒店早就于1998年关门歇业,当年的风光岁月,只不过是老一辈人记忆里的尘封往事。查普尔特佩克( El Chapultepec ),这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老酒吧,从六零年代开始转型为音乐酒吧,给原本已经几乎在丹佛销声匿迹的爵士乐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传承了爵士乐在五点区的历史。这些年来,除了传统的爵士乐外,这里演出更多的是风靡六七零年代,融入了拉丁风格的爵士乐,没有彩排,没有音效,没有后制,只有最直接和最纯粹的音乐交流,一代代的丹佛人在这里认识了爵士乐,也爱上了这个音乐。今天,这个丹佛最老牌的爵士酒吧也吹起了熄灯号,结束了它87年的历史。
Comments
今天美国的音乐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狄伦(Bob Dylan)以将近三亿美金的天价把他这几十年来六百首歌的版权卖给唱片公司,让我们想起还不到而立之年的他在丹佛这里发迹的那一段往事,1960年来自明尼苏达(Minnesota)19岁还一脸稚气的他,初生之犊,对音乐充满了理想,离开了家乡,到各地去流浪,就是希望多些人听到他唱自己创作的歌曲,但现实是残酷的,他处处碰壁,没有多少喜欢听这个默默无名年轻唱作人的歌曲,游荡了几个月,听人说丹佛的音乐环境不错,在民谣界有点名气的华特康利(Walt Conley)和斯马瑟兄弟(Smothers Brothers)都在卡尔菲斯街(Colfax Avenue)上一家叫瑟泰尔酒吧(Satire Lounge)驻唱,就跑到这里来碰碰运气。那时在酒吧做经理的华特康利看到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破例给了这年轻人一个机会,让他帮斯马瑟兄弟暖场,还腾出了酒吧附近屋子的一个小房间让他暂住。华特康利觉得年轻人才华洋溢,就是少了运气,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听到了中央城(Central City)的酒吧在找驻唱歌手,就推荐了年轻人去试试。康利下一次看到这年轻人是在几个月后,孤家寡人的他已经离开了中央城的酒吧,又跑回丹佛来看看有没有伯乐,有没有知音,好一段时间就没有了这年轻人的消息。几年后从朋友口中得知,年轻人真混出了头,快出唱片了,也开始小有名气,康利欣慰当时自己的眼光没错,为民谣界找到了块璞玉。但康利从没有料想到,这个当年到自己在酒吧敲门,毛遂自荐的年轻人,不单单是一块璞玉,而一块无价的和氏璧,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从1962年用自己的名字出了第一张唱片后,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他出了34张专辑, 58张单曲,他的许多作品,如“答案在风中飘(Blowin' in the Wind)”和“时代在变(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成为了美国民权反战运动的圣歌,他的曲风更横跨民谣,蓝调,摇滚,乡村和福音,他创作的“像一块滚石(Like a Rolling Stone)“更被誉为摇滚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他一生获奖无数,包括12座格莱美奖(Grammy Award),1座金球奖(Golden Globe Award)及1座奥斯奖(Academy Award),被列入摇滚名人堂及作曲家名人堂,还获得了普利策特别奖(Pulitzer Prize)和美国总统自由勋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表扬他通过作词及作诗对流行音乐及美国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就如2016年瑞典皇家学院(Swedish Academy)颁给他诺贝尔文学奖(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时所说,他用最传统的曲风,诗词般美丽的歌词,把极其深远的意境传递到家家户户,镌刻在大家的心里,影响了一代代的美国人,他是不仅仅是一个唱作人,他更是一个诗人,他写的写的不单单是歌曲,更是一部部的文学作品。
156年前的感恩节才刚过五天,眼见胶着了三年的内战结束在望,科州许多地方都还洋溢着少有的欢愉气氛,但这一天却是科州永远的污点,1864年11月29日,科州东南部沙溪(Sand Creek)没有感恩,没有和平,有的只是侩子手的咆哮声和让人神共泣的鬼哭神嚎,这一天,这里发生了触目惊心,惨绝人寰的沙溪屠杀案(Sand Creek Massacre)。之前说过,科州第一和第三骑兵队在这一天攻击了在科州南部沙溪(Sand Creek)扎营的夏延族(Cheyenne)和阿拉帕霍族(Arapaho)印第安原住民,杀死了许多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但没有提到过为什么这个事件过了一百多年了还不能抚平原住民的伤口。其实在1851年的拉勒米条约(Treaty of Laramie)里美国政府承诺让这两族的原住民保留他们在现在怀俄明州东南部,内布拉斯加州西南部,科州东部和堪萨斯州西部的大片土地,但没想到科州这里在1858年发现了金矿,变得炙手可热,让成千上万的淘金客聚到了这里,也让联邦政府在1861年重新和这两族温和派的酋长们签订了新的条约,一下子把这两族的领地缩小了九成有余,只剩下在科州东部介于阿肯色河和沙溪间的一小块土地。但不少少壮派的酋长和族民认为这个根本是一个丧权辱族的不平等条约,也在而后的几年里对迁到这里的垦荒者多番的骚扰和攻击,杀人放火,掳人勒索的案件也时有所闻,也让那时的科罗拉多领地(Colorado Territory)首长伊文思(Governor John Evans)请求联邦政府派兵协助,保护垦荒者的安全。其实这些日子,领地政府和原住民部落一直有进行大大小小的的谈判交涉,但这些以游牧为主部落的少壮派每每都是在兵精粮足的夏季打,一到冬天就休养生息,叫温和派的老酋长们去谈和。1864年9月伊文思和一些老酋长的会议也是这样,伊文思告诉酋长如果不想被军队攻击,就要把族民迁到领地东南部的里昂堡(Fort Lyon),政府会提供堡内的族民物资过冬,并且表示约翰卡温顿上校(Colonel John Covington)会到告诉他们要如何才能够一劳永逸达成和平协议。到了11月初,有不少族民都依据协议迁到了里昂堡,但由于中间也不乏被军队视为眼中钉心中刺的少壮派,为了确保族里老弱妇孺的安全,避免谈不拢和军队发生冲突时遭到池鱼之殃,里昂堡的指挥官建议他们迁到北边不远的大沙溪(Big Sandy Creek),挂上美国国旗和象征和平的白布条。11月28日卡温顿上校到了里昂堡,但没有想到没有如预期的进行谈判,倒是带着军队去攻击了听话迁到大沙溪那里的族民,据目击者在事后描述,军人如杀红了眼的恶魔,不论男女老少,见人就杀,并且尽凌虐之能事,切下了族民的耳朵,头皮和生殖器做为战利品,霎时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无数的族民身首异处,其中也包括许多温和派的老酋长和留在里昂堡严阵以待少壮派的家人。而后卡温顿上校表示他带领了军队镇压了暴民,但许多目睹一切的军人挺身而出,揭发了事实的真相,国会在随之的调查案里更证实了惨案,表示卡温顿上校和参与屠杀军人的行径让人发指,予以谴责,但到了最后还是没有任何人因为这件事后受到应有的制裁,唯一的是卡温顿上校的军旅生涯和仕途就此结束,伊文思也因为放任卡温顿上校的行径而被迫辞职下台,黯然的为他的政治生涯画上了句点。1909年在州府大楼前立起的内战纪念碑上把沙溪战役列为科州军人的功勋之一;2002年在碑下注明了沙溪惨案是历史共业,视为战役实为不妥;2007年国家公园局把沙溪屠杀的遗址列为国家级历史古迹(National Historic Site),2014年科州的希肯卢珀州长(Governor John Hickenlooper)在惨案发生的150年之际代表科州政府向两族人民正式致歉;2020年内战纪念碑在竖立了121年后被两族的后人捣毁,2021年将在纪念碑的原址立起一个伸手求援印第安妇人和襁褓婴孩雕像的沙溪屠杀纪念碑来纪念这段往事。
昨天美国总统当选人拜登(Pres. Elect Joe Biden)表示将任命前国务卿约翰克里(Secretary John Kerry)做为气候特使( U.S. Special Presidential Envoy for Climate in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带领美国重新加入巴黎协议(Paris Agreement),重掌遏阻全球气候暖化的大旗。2016年也是在克里国务卿任内,美国和包括中国在内的171国达成协议,签署了极具象征意义的巴黎气候协议,此次再次赋予重任,可见的新总统对于气候问题的重视和刻不容缓。您知道吗,其实时任麻省联邦参议员(U.S. Senator)的克里在2004年曾经代表民主党竞选总统,也是以些微票数输给了竞选连任共和党籍的小布什总统(Pres. George W Bush)。那一年在竞选如火如荼之际,克里特地造访位于奥罗拉(Aurora),到已经改为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Colorado School of Medicine)的菲斯西蒙斯陆军医院(Fitzsimons Army Hospital),重游那里的产室和育婴房旧址,也参观了上次提到过艾森豪威尔总统(Pres. Dwight Eisenhower)1955年曾经入住过的病房,缅怀一下前人的足迹。1943年12月11日,克里在菲斯西蒙斯陆军医院出生,他的父亲是二战时美国空军(Army Air Corps)的志愿军,那时由于得到了肺结核,才会因缘际会的到刚刚落成不久的菲斯西蒙斯陆军医院养病,虽然克里在出生不久后全家就回到老家麻省,但由于这一段不同一般的渊源,克里应该也可算是个道道地地的科州人。
之前提到过华人是在19世纪的60年代,随着派克峰(Pikes Peak)附近发现金矿才陆陆续续的迁移到这里来,那时有不少华人选择到也发现了金矿的中央城(Central City)淘金,也包括在州议会(Colorado State Capitol)有彩色玻璃和中央城歌剧院(Central City Opera)有椅子纪念的华人先驱陈林新(Chin Lin Sou),而他在黑鹰镇(Black Hawk)出生的女儿陈桂兰(Lily Chin)更是第一个生在科州的华人。在这里不再赘述陈林新家族在科州的历史,倒是要说说在陈桂兰1873年出生不久在中央城发生的一件也和华人有关的大事。中央城由于在70年代初采用了新的淘金技术,短短的一两年蓬勃发展,涌入了大批的人潮,霎时间大街小巷上的屋子如雨后春笋一样的冒起,繁荣的程度远在丹佛之上,就连那时的格兰特总统都曾经特地造访这里,可见其重要性不同一般。美国在那个年代绝大多数的房屋还是以木屋为主,而且消防意识很差,就算是用砖瓦搭建的屋子,也是不堪一击,往往一遇上大火,就一发不可收拾,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和1872年的波士顿大火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吞噬了整个城市,中央城也不例外,1874年5月21日的那场大火,让这个新兴城市一下子就陷入火海之中,把最繁华市中心大街(Main Street)周围烧个殆尽,只有少数符合防火标准的砖瓦屋逃过了一劫,也因为这场浩劫,之后不但重建的屋子都以符合消防标准的砖瓦房为主,添置了消防警报系统,也把市中心大街拓宽,以便于蒸汽消防车来往。但这又和华人有什么关系呢,不是因为华人在这场大火里有什么伤亡,也不是在灭火和重建里有什么值得一提的贡献,只因为这场火的起火点是在大街旁巷弄里一间不太起眼的华人洗衣铺,不少当地的居民在事后质疑此次的大火和华人在店里做的宗教祭祀活动有关,也让已经在这里淘金发迹,事业有成的陈林新在报上(Central City Register)发文解释洗衣店内既没有烧香也没有烧纸钱,始作俑者其实是工人没有清理干净的烟囱,店家也是受害者,希望大家不要在了解事实真相前就盲目一窝蜂的针对华人。在中央城大火6年之后丹佛发生了反华暴动,则是后话。
现在大家应该对约翰欣克利(John Hinckley Jr.)这个名字蛮陌生的,但这却是个上世纪八零年代家喻户晓的名字,不为什么,只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就是1981年在华府企图刺杀那是美国的里根总统(Pres. Ronald Reagan),打伤了总统,特勤人员和警察,更把随行的白宫发言人詹姆斯布雷迪(James Brady)打成终生瘫痪的那个疯子。也因为这一次的事件,布雷迪终其一生推动联邦政府对买枪的人做背景调查,后来用他名字命名的布雷迪法案(Brady Bill),以防像欣克利一样精神有问题和有犯罪记录的人也可以随便的就买到枪械,对他人造成伤害。为什么说他精神有问题呢,其实约翰欣克利不单单在1981年刺杀了里根总统,他在之前也企图刺杀卡特总统(Pres. Jimmy Cater)。倒不是他对这两位总统有什么深仇大恨,也不是受了什么人的指使,只因为他看电影“出租车司机(Taxi Driver)”看的入迷过头,跳不出现实,对戏里的女主角朱迪福斯特(Jodi Foster)着迷,想效法男主角一样刺杀美国总统来争取到朱迪福斯特的注意和青睐。也因为如此,当年法院以他精神有问题没有给他判刑,而是把他关到了精神病院,一关就关了35年,到2016年认为他已经没有什么攻击性了才放了出来。说了这么多,他到底和科州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没多少人知道他是个科州人,家住高登那一头的长青镇(Evergreen),家境还不错,爸爸是一家石油公司的老板,在刺杀总统的前两个星期,还入住了在湖木(Lakewood)那里的黄金时光旅社(Golden Hours Motel,11080 W Colfax Ave, Lakewood),在里面策划这场震惊世界,极致荒谬的大事,也让科州糊和这桩不是太光彩的事情糊里糊涂的扯上了关系。
今天是老兵节(Veterans Day),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休战的102周年。依据德国和盟军签署的休战协议(Armistice),交战各国在1918年的11月11日上午11点全面停战,历时4年多,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告结束。所以在1954年之前这一天都叫做休战日(Armistice Day),而美国国会在1938年立法把每一年11月11日的休战日正式定为国定假日,用以纪念这个日子。在1954年,为了更加体现这个日子的重要性,在艾森豪威尔总统(Pres. Dwight Eisenhower)的支持下,把休战日更名为老兵节。有不少朋友不知道5月最后一个星期一的国殇日(Memorial Day)和老兵节的差别,简单的说国殇日是纪念为国捐躯的军人,而老兵节是向所有为国家冲锋陷阵的退役军人致敬的节日。从1971年开始为了把许多国定假日都统一在星期一,老兵节被改到了10月的第四个星期一,但由于大家还是习惯庆祝了几十年的11月11日,而且这个日子的确与众不同,许多欧洲国家也把这一天定为假日,所以到了1978年,老兵节又被改回了11月11日。所以美国第一次庆祝休战日是威尔逊总统(Pres. Woodrow Wilson)任内的1919年,第一次庆祝老兵节是艾森豪威尔总统任内的1954年。巧合的是之前提到过,这两个总统都几乎在同一天在科州生死悬于一线,1919年的9月25日,威尔逊总统在科州的普韦布洛(Pueblo)演讲后晕倒,之后还中了风;36年后差不多同一天,艾森豪维尔总统1955年9月24日又在科州的丹佛心脏病发,到奥罗拉(Aurora)的菲兹西蒙斯陆军医院(Fitzsimons Army Hospital)那里治疗到那一年老兵节才出院,也让老兵节对科州来说有不同非凡的意义。
美国的总统大选还没有结果,到底谁会入住白宫还是未知之数,就趁这个机会让我们来聊聊一段和科州有关,美国吕后专制的故事吧。大家应该还对10月初特朗普总统染上病毒的新闻记忆犹新,那时曾经有人提及美国宪法第25条修正案(25th Amendment),修正案里谈及美国总统和副总统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空缺时的继任程序,也加增了由副总统和内阁成员判断总统是否能够继续履行职责的新条款。虽然这个修正案一直到1967年才因为肯尼迪总统(Pres. John F Kennedy)遇刺后副总统一职又再次空缺,才让大家正视这个问题的急迫性,但您知道吗,其实这个修正案的缘由还是和科州有些关系的。 这要把历史拉回一百多年前1919年的美国,那时历时四年生灵涂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刚刚结束,而伍德罗威尔逊总统(Pres. Woodrow Wilson)由于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Fourteen Points)和推动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的成立而获得了那一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但讽刺的是美国其实在后来并没有加入这个由威尔逊总统构思的国际组织。威尔逊总统和英方代表在1919年1月的巴黎和会(Paris Peace Conference)上提出了国际联盟公约草案,到了6月已经有了44个国家签署加入,但威尔逊总统始料未及这个公约在自己的国内却受到了阻力,在参议院里被共和党挡了下来,也让已经舟车劳顿,殚精竭虑的威尔逊总统需要去和国民直接阐述他的理想,让大家知道加入国际联盟促进国际和平的必要性,用舆论压力向国会施压。在之后的几个月里,他以平均每天三四场演说的频率奔走全美各地,所到之处往往是万人空巷,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眼见参议院让步已经是指日可待,而他也可以为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下完美的句点。9月25日,前一天才在丹佛发表让群情激昂演说的总统离开了布朗酒店(Brown Palace Hotel),风尘仆仆的前往科州南部的普韦布洛(Pueblo)继续一整天的行程。但群众和随行的记者都发觉了总统似乎面有倦色,原本动作矫健的他也有些步履蹒跚,在勉强完成了在普韦布洛纪念馆(Pueblo Memorial Hall)前的演说后,总统在离开前顺道参观了一旁的科州园游会(Colorado State Fair),傍晚还在火车沿途还和落基福德(Rocky Ford)那里来欢迎的民众致意,这一整天总统的呼吸都蛮急促的,而且也一直头痛,但他都以为自己只是水土不服而不以为意。那一晚觉得身体不太舒服的他很早就入睡了,但到了凌晨时症状愈发严重,在征询随行医生的意见后,决定取消接下来的行程,直接回华府入院检查医治。但回到华府后的总统一改常态,不再如以前一般谈笑风生,鲜少出席公开活动,就算幕僚想见到他一面都不是易事,许多国家大事都是由第一夫人代传,也让原本已经快要水到渠成加入国际联盟的计划胎死腹中。大家不知道其实威尔逊总统在离开普韦布洛没几天后就在回程上中风,造成身体左半部瘫痪,回到白宫后健康状况更是每况愈下,行动和认知能力都大减,根本无法履行总统的职责,但第一夫人刻意隐瞒了总统的病情,由她代行视事主持朝政,做了美国十几个月的影子总统,让这个曾经运筹帷幄,胸怀大志总统的任期草草落幕,在一定程度上也为20年后又一场的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大家一直到20年后,才从第一夫人口里得知了这个惊人的秘密。之后美国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Pres. Franklin D. Roosevelt)和肯尼迪总统在任内去世,由于缺乏机制,也都出现了几年没有副总统的情况,让国会推出宪法第25条修正案,有鉴于威尔逊总统的这段往事,也让国会在制定宪法修正案时,除了决定继任程序外,还特别加入了由副总统和内阁成员判断总统是否能够继续履行职责的新条款,以防美国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再和大家说段题外话,那位热衷政事的威尔逊夫人,罗斯福总统在国会对日宣战的时候,她也有出席,就算是后来肯尼迪总统就任时,已经八旬的她也坐在旁边共襄盛举)。
最近亲身体验了电力公司的家电维修服务(HomeSmart by Xcel),太满意了,所以在这里特别和大家推荐一下。他们的维修服务每月收费$18.95,四个家电,每多加一个家电加多$4.95,这个费用包含了维修师傅的路费,基本的修理材料费和工钱,如果要修不好时的家电替换保障的话(有上限的,详情要看官网),另外加多$12.95;另一个计划$45.95,8个家电,包含家电替换保障。费用都会直接加到电费瓦斯单里,不需要额外支付。最近家里的暖气机的控制板坏了,烘干机的加热器烧了,打电话过去,暖气的师傅第二天就来了,而烘干机的师傅也在一个星期年就约到了。由于不额外收费,不算时间,师傅动作都很快,都只修了不到半个小时。之前找别的暖气师傅估价,东扯扯西扯扯,又要路费,又要检查费,还说控制板要特别订,差不多要$1200(明明网上$100都不到),电力公司的师傅,看一眼,跑到车上拿零件,二话不说就修好了,让自己省了一大笔。烘干机电力公司是外包给不同品牌的维修师傅,所以师傅对要修的电器都很了解,零件也足,一了解问题,换了保险丝换了加热器,一下子就搞定了。每个月加多$7的话,还包括家里水管漏水或爆掉修理的服务,也有包污水道的,总体上蛮划算的。对了,刚刚加入的话,前一两个月是不能够修的,以防东西坏了才临时抱佛脚加入的顾客。大家有需要不妨参考一下,https://my.xcelenergy.com/HomeSmart 。
之前提到过丹佛街道的逻辑,今天在这里再就此做更深度一点的介绍。在丹佛南北向的都叫大街(Street),东西向的都叫大道(Avenue),百老汇大街(Broadway)和林肯大街(Lincoln)是东西分界,卡尔菲斯大道(Colfax Avenue)是南北分界。丹佛起源于南普拉特河(South Platte River)和樱桃溪(Cherry Creek)交会处,所以起初的街道排列都是沿着南普拉特河道划分,但原本斜向的河道到了现在卡尔菲斯大道那里变成了南北纵向,让当年规划丹佛街道的人决定除了在市中心已经规划好的街道,未来的街道都将做东西南北向的划分,方便大家找方向。先来说说东西向的街道:斜向的第16大街(16th Street)到第19大街(19th Street),在接到百老汇大街以后,连接下去东西向的街道就成为了第16大道(16th Avenue)到第19大道(19th Avenue)。第16大道以北的所有东西向街道都用数字排列,直到第168大道(168th Avenue)为止。第16大道以南的东西向街道也是以此类推到第一大道(1st Avenue)。第一大道以南从阿拉米达大道(Alameda Avenue)开始,东西向的20条街道都是用美国的州命名(从Virginia到Colorado),没有特定的配列规律,再往南向,在丹佛大学(University of Denver)校区的几条东西向的街道用的是和学校早期相关的人名命名,接下来适用了七所名校的名字命名(从Harvard到Dartmouth)。名校从Amherst开始照字母排列到Dartmouth,之后又用照字母排列的人名命名(从Eastman到Quincy)。说完了东西向,现在来说说南北向的街道:百老汇大街西边的街名都是用照字母排列的印第安部落的名字命名(从Acoma到Zuni),部落用完了再用照字母排列世界作家的名字命名(从Alcott到Zenobia),作家名字用完了,到谢里登大道(Sheridan Blvd)以西用照字母排列的城市名字命名(Ames到Zypher),城市名字用完了再用照字母排列的人名,每个字母用两次(从Allison到Zang)。百老汇大街东边的街名比较没有规律,有总统的名字,有人名也有地名,而且不照字母排列,要一直到了科罗拉多大道(Colorado Blvd)后又有规律了,大道东边的街名都是用一个同样字母开头,照字母顺序排列的名字和植物命名,总共16个城市搭配16种植物(从Albion到Xenia)。说了这么多,相信您也该被丹佛街道这些似是而非,对厘清方向没有什么帮助的逻辑搞得一头雾水了。
|
Archives
December 2020
Categories
All
|